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皖
李皖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937
  • 关注人气:2,49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呼伦贝尔的孩子们

(2009-10-22 10:19:30)
标签:

杂谈

呼伦贝尔的孩子们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原载上海《文汇报》

 

王纪言真是个能忽悠的人。他能把布仁巴雅尔和乌日娜(对的,就是唱《吉祥三宝》的那两口子)请来做艺术总监,还能把余秋雨、席慕蓉、张纪中、冯小刚、敬一丹这些八杆子打不到一起的各路神仙都请到一个台面上,等于天上地下江里海里的宾客都聚在一起。谈什么?谈一个叫“五彩呼伦贝尔”的儿童合唱团。

我还没提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名字,刘诗昆,钢琴演奏家;唐少伟,世界儿童合唱指挥家;乌兰杰,蒙古族音乐学者;吴祖强,音乐教育家;王鲁湘,文化学者;苏雅拉图,蒙古族语言学者。也就是说,这个被请来试听并充当吹鼓手的神仙会,决不只具有临时拼凑的壮大,也还有一定的学术地位,他们全对“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竖起了大拇指。

如果说临时请动这各路名人,让呼伦贝尔市的市委书记来题写前言不算是什么真本事,那么,能组织起这么一个合唱团,出版唱片,并让这些稀世歌曲被你我听见,绝对称得上神奇,王纪言才是各路神仙中最神的神仙。

而这个专有名词也未必是你听说过的:小少民族。

小少民族是比少数民族还少数的民族。“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包括五个这样的小少民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蒙古族巴尔虎部落、蒙古族布里亚特部落。有多小、多少?比较有据可查的是,前三个民族加到一起的总人口是15.6万,平均每个民族不到5.2万。精确地说吧,鄂温克族不到3万人,鄂伦春族只有8196人!(1990年人口普查数字)

“五彩呼伦贝尔”唱的,就是这五个小少民族的祖先歌,用本民族的语言唱。合唱团将近40个孩子,全部是来自五小民族的后代,小的5岁,大的13岁,如此参差错落的组合,使他们不像是一个正规的合唱队,而有着驳杂的、不整齐的、生活般的面目。

他们就以这种不整齐唱出鄂温克族的“花喜鹊嘴巴长/介温介会楞/妯娌们纳鞋帮/介温介会楞”,唱出蒙古童谣“我的小羊羔/白鼻梁花纹/千万个羊群中/我一眼就能认出它”,唱出布里亚特人在篝火旁男女邀舞、欢歌的《吆胡尔》,唱出巴尔虎人的《海拉尔河》、鄂伦春人的《高高的兴安岭》、达斡尔族的《森林中的思念》。专家会说:“他们的音准不够专业。”“不够专业”,这真是一个可耻的说法。

我深爱着这种“不够专业”,音乐的生命,正是存在于这“不够专业”之中。我已经听过这个星球上差不多各个民族的歌唱,我发现,一旦音准够专业了,音乐的生命就死了,民族就死了。

这是自1970年代中央银河少儿合唱团以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最可爱、最自然、最有尊严的儿童合唱。这些戴着各种皮帽子毛帽子棉帽子,穿着鲜红色靓蓝色天青色乳白色的马褂、棉袍、皮袄的孩子,站在草原上雪野上蓝天的辽阔上,以欢呼般的童稚热情唱出的祖先歌曲,真的能让人下泪,并且,你几乎是一瞬间就意识到,这也是你祖先的声音。有一个片断,他们以夹杂着稚气的、不怎么整齐的合声唱出四个三度连跨的“啊啊啊啊”,一声比一声高,一声比一声更充满生气,真是爆出了儿童内心里的好玩儿、欢乐和童真气魄,那感觉,呵那感觉!

文化学者和语言学者的描述是准确的。王鲁湘说:这“是统治过世界的民族的一种宫廷气象”,这么多年“竟然还在民间保存着,传承着”,这些孩子们很苦,他们的父母养鹿,放羊,“可是,你看他们的音乐和舞蹈的天分,举手投足间的气魄,曾经做过世界统治者的精神气象全在!”苏雅拉图说:“我原以为这个世界上没人理解我的童年、我的个性、我的感情”,听着孩子们的歌唱,“第一次感到呵护我童年的奶奶、姑姑突然复活了,真真切切地听到了她们来自遥远某个地方含泪的无奈的呼唤!”

本来,这是一个关于城市的故事,音乐中假的和虚饰的——十三不靠的名人口碑,城市化的、世界大一统式的配乐——明白无误地透露出相关信息。城市人、成功人士王纪言,北京广播学院副院长,凤凰卫视中文台台长,6岁以前在呼伦贝尔生活,当时他特别羡慕那些少数民族的小伙伴们,不需要音乐老师,张口就能唱出民族的童谣。50年后他重去呼伦贝尔,从300多孩子中,寻找到30多个,大部分是特困户子女,来自草原、林区和农庄,他们张口唱出的,还是和他小时记忆中一模一样的歌。这就是“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的来历,是《五彩传说》(2008)这张唱片的故事。

在如今这样的世界,远古的歌声居然还在,奇迹。唱片里有一首歌,可以进一步说明这奇迹有多奇迹。鄂温克民歌《额呼兰,德呼兰》,“占占占,扎灰兰”的副歌,居然与美国印第安人的一首民歌一模一样,连发音都一样。这只有三个可能:一、古代印第安人曾来过亚洲,来过中国;二、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曾经到过北美;三、印第安人与中国鄂温克族,共有着同一个祖先。不管哪一种,考古学的两个假说——印第安人是通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中国人;中国人比哥伦布更早发现新大陆;这在文字、实物上可能没证据——在民歌里却有着无可辩驳的铁证。

我一直有个猜想:民歌里包含着全人类的祖先信息,文字史中疏漏的历史空白,游牧民族神秘的漂流、聚合、分离路线,完全可能在民歌中找到线索。只要稍稍比对一下,这种线索比比皆是。这张唱片中还有一首歌,达斡尔族《忠实的心》,它的B段音乐,与俄罗斯阿拉台共和国的一首民歌一模一样,衬词也一模一样。以前,我也有过一个发现,哈萨克族曲调《在那遥远的地方》,其A段旋律与瑞典哥特兰岛的古老民歌《心的欢乐》(Uti Var Hage),非常相似。毫无疑问,在我们所无法想象的古代世界,今日世界上相距遥远的民族,曾有着今天的我们无法想象的交流史,或者更匪夷所思,他们原本就是同一个家族。

2009年3月29日星期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