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都没怎么发博文,看到博文有到了停滞得状态,上周初在香港apple
store订购得电脑终于到来了,书籍也在前一天到来了,这让我很是欣喜。自己终于可以顺利的得发博以及调片等等一些事情了⋯⋯
在这之前购得一书阿兰·德波顿《旅行的艺术》,这是一本中英双语插图本,前半部分是中文,厚半部分是英文。
虽然还未曾读完,但是几页的内容已经让我感触颇深,感受到旅行深层次的意义⋯⋯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
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定居伦敦。
著有《爱情笔记》(1993)、《爱上浪漫》(1994)、《亲吻与述说》(1995)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1997)、《哲学的慰藉》(2000)、《身份的焦虑》(2004)、《幸福的建筑》(2007)、《工作颂歌》(2009)、《机场一周:希思罗日记》(2009)。
《旅行的艺术》是阿兰·德波顿2002年的作品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里向我们揭示了旅行的深层意义。他认为,旅行以及对旅行的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幸福的体验,而这种幸福,就是古希腊哲学家所说的“由理性支配的积极生活所带来的幸福”。
“旅行的艺术”顾名思义不是记叙旅行途中的猎奇,当然也不是用笔写下的风景片,而是对旅行的意义的一种思考。他在旅行的过程中注入了大量关于文化、艺术,乃至生命本身意义的思考,让原本无奇的旅程充满各种鲜活的色彩。
德波顿的旅程,以及他所探讨的旅程,更多的是一种哲性的思绪之旅,是一种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他关注的主要是旅行者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外在的行程。我想这也应是我们想作为以及作为一个旅行者对自己的思考。
正如他在书中指出:旅行能催人思索。很少地方比在行进中的飞机、轮船和火车更容易让人倾听到内心的声音。
我们眼前的景观同我们脑子里可能产生的想法之间几乎存在着某种奇妙的关联:宏阔的思考
常常需要有壮阔的景观,而新的观点往往也产生于陌生的所在。
真正的旅行,就德伯顿而言,必须是哲理和文化层面上旅者的心灵与旅行地之间的共同和默契。
正如内容所写:在《布拉格之恋》结尾处的梦境上扎上一针,渗出的淡蓝色便可以为德波顿的路行程着色;
任何行路的真实色彩都被这心路的蓝色、薄雾中的蓝色幻化了,成了一种无法拒绝的诱引;
空间丧失了地理上的方位,时间懒散地化为了一缕幽香;
串起行程和文字的只有华兹华斯、波德莱尔、凡·高们和德波顿这位才子在深处共鸣的心灵悸动了;
与德波顿同行,前路是去达远方的行程或是夕阳中向家园的回归……
这部书就像一场完美的旅程,教我门如何好奇、思考、观察,让我们重新对生命充满热情。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
这句解读、评价也许应是对《旅行的艺术》最好的评价、诠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