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尼丁王冠上的明珠“奥尔维斯顿”

标签:
旅游房产 |
分类: 新西兰追梦 |
欣赏达尼丁这座美丽的城市,一定要从素有达尼丁“王冠上的明珠”的Olveston别墅开始,一日的清晨,我迎着灿烂的朝阳,和煦的春风从这里出发,漫步城市的大街小巷,树荫公园,港湾水畔,细细品味这王冠上的达尼丁。

静谧是这里的主题,尽管它海天相连。

树荫缝隙洒下的阳光是最浪漫、最柔软动人的。如钢琴家指尖弹跳出的流水般的美妙音符。

这就是奥尔维斯顿,人们把拥有35个房间的这幢建筑看作爱德华时期奢华生活方式在新西兰最好的范例。


建在城市绿带上的达尼丁,在沉浮不定的雾霭中漂浮不定,房屋在半岛上如上天撒下的珍珠若隐若现,如梦如幻......

树木太高大,拥挤在大大小小的建筑周围,你都没法找着拍摄全貌的角度。





大卫·瑟奥明的花房,一座一百一十年的建筑,仍然完好如初,不得不赞叹英国著名的建筑师欧内斯特·乔治爵士高超的技艺。

这座建筑留给我们太多的记忆,太多的感慨......也许人们为它的高质量寻找出的理由是因为它是达官显贵富豪们的建筑,其实不是,在达尼丁的街道上树荫里许许多多的百年历史建筑林立其中,不乏许多就是普通百姓的住宅,一样历经百年沧桑,依然风采依旧。

我拍摄了大大小小几百座建筑,实在走不动,举不起相机了,就在街边像个流浪汉坐在那里休息,脑海里突然发现一件让我和国人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些建筑没有一座是重复的!不论从色彩,式样,门窗,栏杆,屋面等等哪一方面......再看看我们千篇一律的城市、千篇一律的建筑、千篇一律的色彩、千篇一律的式样......,我是真佩服我们的“设计师”,我们的“豆腐渣”,我们的决策者,能在泱泱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中统一克隆出如此众多的没有个性、没有特点、没有质量的孪生儿......。一个人因为爱来到一座城,也会因为伤心离开一座城!

我喜爱建筑,因为建筑的历史就是人类历史的缩影,人类历史的延续。我至今才明白为什么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茵在游历了欧洲建筑几年后,回国钻研整理中国古代建筑理论“营造学”。因为这是中国5000年文明建筑的魂,这是炎黄子孙的根,无根之树、无本之源怎么能屹立千百年呢?从这个角度理解我们的建筑50年的使用权就可以释怀了。因为至此我们就没有历史和历史的延续了!只是我们愧对祖先,愧对后人,愧对自己!!!!

受我的影响吧,孩子也喜欢建筑,在德国求学。但在课堂上有德国的朋友问他:“你们中国建筑为什么起我们建筑的名字”?问老师,老师不语,眼光飘向别处,嘴角露出轻蔑。孩子问我,我也不语,但心很痛。沉思片晌我说:可能是他们的建筑历史悠久,他们的建筑漂亮!接下来的回答让我彻底无语啦:中国的建筑有几千年历史啊?中国的建筑是东方建筑的源泉呀?......
一个德国孩子的回答!


























前一篇:爱丁堡诗人的“达尼丁”
后一篇:私享“海上太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