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灾难 [转]


标签:
转载 |
作者:天使猫和飞翔的鱼

昨晚睡觉前看了一眼天气预报,据说今天是晴天。
早上起来,看一眼窗外,天无情地下着鹅毛大雪。三月的雪,无法给人有浪漫的联想。唯一的只有无奈的叹息: 冬天什麽时候结束啊!
习惯性地运动,习惯性地听新闻。广播,电视全是关于日本发生8.9级地震的报道。好莱坞灾难大片的实景灾难片在我眼前拼命地闪。悲痛,绝望,无助,吞噬着我昨天,前天,甚至十年,二十年积累的愉悦。
灾难,每一天醒来,地球的某一个地方,人群中的某一个人就在痛苦中煎熬。
我坐在痛苦里,在无奈和无助中垂首。忽然,我想起,仿佛又看见2004年的除夕夜,那个带我出天问入平安的奇妙地铁行。
……
2004年的最后一个夜晚,我独自坐在多伦多的地铁上。
对面,驶向市中心方向,准备去City
Hall参加新年庆典的人们,欢喜雀跃,洋溢着对2005年的无限期盼。相比之下,驶向市区外的车厢显得格外空旷和冷清,大概连我只有不到十位乘客,每个人都低着头,显得困倦疲惫,心事重重。
我丝毫没有要赶去参加除夕聚会的迫不及待,整个脑海里浮现,来回切换的是两副印度洋海啸的悲情画面:一个小女孩,在忙乱的人群中,凌乱的头发让人看不太清她迷茫的脸。她的胸前“Missing
Parents”的字样揪心地诉说着灾难中一个幼小生命的悲凉和无助。
一支举起,纹着图案,象健美运动员一样强壮,象希腊雕塑一样完美的手臂,在望不到尽头的棺木行列中,悲唱着最后时刻的全力搏击……。
想着想着,我突然有一种逃离除夕的痛不欲生:2003年12月26日,伊朗大地震,超过4万人的记忆永远停留在
2003,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又有超过15万人被尘封在2004。
一位在印度救援的工作人员,问一位在灾难中失去孩子的母亲:“我能为你作什麽”。那位母亲回答:“让我的孩子生还”。面对这样的请求,除了感叹无助和渺小,还能作什麽呢?
灾害是残酷的,死亡是无情的,无论好人坏人,富人穷人,都无法逃脱。就像所罗门王所感叹的那样:“凡临到众人的事,都是一样;义人和恶人都遭遇一样的事;好人,洁净人和不洁净人,献祭的与不献祭的,也是一样”。
英国作家小艾狄逊说:“我们的灵魂为何见到毁灭会退缩,会紧张?也许是上苍在我们里面激动,是老天自己向我们指示,人死后仍有个去处,他将那永恒世界暗示给了人类。”。
《南方周末》说:“在这个世界上,人类文明已经走得很远,人类总是高昂着头颅骄傲地思考,并让思想长出坚强而自信的翅膀……灾难就是这一时刻打击人类的尊严,让屈辱深深烙入人类的心灵”。
传道者也说:“遇亨通的日子,你当喜乐;遭患难的日子,你当思想”。
灾难是破坏,是对上帝创造的践踏。
死亡是仇敌,是对生命的轻蔑,让生者和死者隔离。
生命短暂而脆弱,好像“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 生命也因为短暂,脆弱而更加珍贵。
如果没有永恒,死亡因生命终止就成为永远的隔离,人生因虚空终结于毫无意义。
在灾难和死亡面前,人们不禁要问:“为什麽”?
我也曾日日茶饭不思地“天问”。我必须承认,我不知道。
在苦难中,我想到耶稣的受难,想到那个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想到十字架的羞辱,想到耶稣被剥夺,被抛弃,被掩面不看。我也想到新天新地的应许,想到有一天,我们都要面对公义的审判。想到在那里,不再有死亡,不再有分离,不再有悲痛,我心中的悲愤被来自天上的安慰融化。
除非从耶稣的苦难看人类的苦难,苦难就永远没有答案;
除非从耶稣的死看生,生就是劳苦愁烦的虚空;
除非从耶稣的复活看死,死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灾难和死亡可以夺取我们所爱的,却无法使我们与爱的源头隔绝。海啸让我们学习舍己,分享,分担,援助,爱。学习和悲哀的人同哭,学会体贴和饶恕。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唯有爱可以让人在患难中坚持。我们该如何度余下的年日?当有一天,我们和亲人,朋友别离的时候,除了悲伤,是否还有悔恨的泪?
我们的邻居,我们的同事,每一位和我们相遇的人,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们的“不小心”是否会成为他人一生的伤害?去了的人,上帝已让他们明白了一切,留下的我们,要在悲痛中如何学习“爱的关系”,让我们的生命能成为他人一份祝福的礼物呢?
死亡不是结束,而是生命的转化,“be with the Lord”是无比超然的经历。无论我们在地上的日子有多久,如果没有永生,我们所有的年日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若死人不复活,我们就吃吃喝喝吧!因为明天要死了”。感谢上帝,不但赐我们生命的气息,还赐给我们不朽坏的,荣耀的,圣洁的,强壮的,永远的,复活的生命。每当想到这莫大的恩典和应许,我的心就眼泪不再,恐惧不再。
今天,此刻,愿复活的耶稣安慰在苦难中的人们。愿复活的盼望激励每一颗在痛苦中坚持的心。
这张日本海啸的扩张图,像吼叫的狮子,展露着死亡的丑陋,宣告着人类无路可逃的劫难.
但是,请牢记,地震,海啸不仅仅只是一个关于灾难的话题……。
“我们的灵魂却见到了那永恒的海,
它带我们来到这里,
很快就要领我们旅行到那里,
将见到孩子们在岸边嬉戏,
听巨浪翻腾的声音不止息……”
《不朽世界的暗示》—威廉.华兹华斯
我这一生没有白活
如果,我能让一个生命不再痛苦,或是让痛苦减轻
我这一生没有白活
如果,我能让一只知更鸟重返爱巢
我这一生没有白活”——Emily
Dickinson
此刻,我无法想象日本正在经历的是何等的重创和痛不欲生。我只能再次读Emily的这首短诗,让我更多地想到自己在灾难面前的责任。
灾难,也许只有灾难,才会让我们从自我的天地转向人间的疾苦。
无助,也许只有无助,才会让我们跨越"为什麽"和血缘的樊篱,回应人类兄弟姐妹的天召。
面对灾难,波斯"诗人中的诗人"哈菲兹吟诵道:
"希望,隐藏在悲痛的面纱下,聆听所有的哀哭。
希望,快出来吧!击败黑夜的权势!"
甘地说:“有爱的地方就有生命“。在爱里,死亡再也无法吞噬希望。
上帝,求你的怜悯我们,
求你给我们勇气接受和面对我们的失去
求你给我们信心,在盼望里重建家园,重拾心灵的碎片。
求你怜悯大地,使谷物在重创的土地里可以浴火重生。
上帝,
求你怜悯我们的无助,成为我们患难中的帮助和依靠。
求你饱抱我们赤裸的灵魂,填满我们心灵的空荡。
绝望中,让我们在你那里找到希望
遭抛弃时,让我们在你的港湾找到归宿。
上帝,
我们仰望你的慈爱
让爱成为我们重新站立的勇气
让爱使我们的脚跟不再摇晃。
上帝,
求你爱的能力充满我们,
用我们力所能及的付出,温暖在患难中的弟兄
借我们微不足道的关爱,为黑暗里的姐妹点燃希望。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捐赠热线和查询电话:
捐赠热线: 010-65139999捐款到账查询电话:010-84025890
转3151红十字会是世界性的人道主义救援机构,所以只要将您义捐的款项汇入红十字会在中国接受捐款的机构并写明用途,这笔善款即可在红十字会内部流动到日本;登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网站:http://www.redcross.org.cn点击进入“捐赠热线”栏目,按照提示操作即可。
You can make online donations through the British Red Cross or you can download donation forms to post. Cheques should be made payable to British Red Cross and sent to British Red Cross, Japan Tsunami Appeal, Ref: ON2011, Freepost NAT21787, Paisley PA1 1BR.
Save the Children UK is taking online donations and credit and debit card donations over the phone. Call +44 (0)20 7012 6400.
http://www.redcross.org.uk/images/BRC-logo.gif[转]" />08450 53 53 53 08450
53 53
53
http://www.redcross.org.uk/Donate-Now/Make-a-single-donation/Japan-Tsunami-Appe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