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达养生学简介
(2010-07-23 08:30:59)
标签:
健康 |
介绍篇
来自古印度的韦达养生学
“韦达养生学”(Ayurveda)来自古印度的韦达文明,和其他古文明很大的不同之处是:它是灵性的,而且直到今日,在现代印度仍然有很多选择遵循这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面对这一似乎是外来的东西,我们是否能抛弃成见,先看看它到底在讲什么?有没有道理?值不值得试试?这考验着我们的度量和智慧。借用文艺复兴时代法国的散文家蒙田,在“论食人族”种的一句话:“应该注意自己是否执着于一般的见解:论断事物时,凭借的是道理,而非人云亦云。”
身心灵三层面兼顾的“全人”观
韦达养生学阿塔发韦达经
“人”有身,心,灵三个层面
在这世间,人都有三个层面——身,心,灵。
人应该充分觉知到自我有这三个层面,并平均分配时间精力来经营,以免虚度此生。现代人倾向于一味的花很多钱保养照顾身体,觉得这样就是对自己很好,殊不知只重肉体,已破坏了身,心,灵的平衡,结果注定是悲剧。因为活着时,尽管拥有满足感官享乐的一切富裕,但由于没有心灵的知识,心灵必将枯竭。不断满足物质欲望,却不断扩大心灵空虚的版图。由于只顾身体,死亡时身体个元素崩溃瓦解,所有有关身体的一切美丽,名望,财富,力量,物质,的知识也都将灰飞烟灭。原可利用打好人生灌溉心灵,提升心灵成长的良机,也就此错失。
在<<博伽梵歌>>第2章第13节诗中奎师那说“困于肉体种的灵魂,会和肉体共同经历童年,青年,老年的变化,但是在肉体毁灭是,灵魂会进入另一个躯体。清醒的人不会被这种变化所迷惑。”
“灵性”的“我”是“真我”,是永恒的,透过“意识”展现,拥有愿力。
“心念”和“智力”,“假我”共同构成“精微体”
“物质躯体”的“我”由五大元素(土,水,火,风,以太)构成。若不具备“灵心”和“精微体”的知识,也就没“真我”,“假我”的观念,人会以“我就是这个身体”的概念行事,认为“满足身体感官的需求”是人生的目标。
换言之,若没有“灵性”的知识,“物质躯体”便沦为“心念”的工具,透过身体的感官去追逐使其快乐的人,事,物。而且“心念”有时也控制不了“感官”,甚至于“身心”都成了“感官”外的奴仆。也就是说,当眼耳鼻舌头身(皮肤),肚腹,生殖器等感官迫使人人去满足他们的时候,不知如何控制感官的人便受其胁迫,为满足其索求,甚至不惜伤天害理......带来种种恶报。
古印度圣人的主张不同与现代人。现代人倾向于先顾身体,行有余力的话再以美好的音乐,艺术等填补心理的需求,至于灵性则是随机的,被动的,不愿面对的,或觉得老年时才需要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