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际经济学笔记

(2011-06-03 10:51:25)
标签:

杂谈

国家间贸易的原因:1. 国家之间的资源和优势差别  2. 贸易能提升经济规模。

国家间的比较优势是贸易存在的基础

 

李嘉图的 单一因素模型:

 

资源有限性

国际贸易中的商品价格,是由供求决定的。两个市场之间的联系,不仅要看产品的供给量与需求,还要注意他们的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

均衡相对价格由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曲线的交点确定的。

当两个国家都分别只专门生产本国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时,两个国家都能从贸易中获益。不要把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弄混淆,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决定了谁生产和应该生产某种产品。

 

对国际贸易中的误解:

1.       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

2.       贫民劳动论

3.       剥削

 

多种产品模型中的比较优势

实际的国际经济中,专业分工不是极端的,原因有:

1.       生产中多种要素的存在减弱了专业分工的趋势

2.       有时国家要针对外来竞争保护民族工业

3.       产品和服务的运输费用昂贵,以至于有时运输费用过高,使一些国家不得不在某些产业部门实行自给自足。

 

对于李嘉图模型的证明很难说对错,虽然单一模型因素有其局限的地方,但是国际贸易中的很多现实数据还是佐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通常,本国征收关税会使得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外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因此,关税使得世界其他国家受损。同时,关税也会造成本国生产和消费动机的扭曲带来一些成本。只要关税不是太高,贸易条件改善带来的收益就会超过动机扭曲带来的成本。出口补贴作为一种政策工具通常是由贸易政治的特性而不是由经济逻辑所确定的。外国关税和补贴改变了产品的相对价格。关税对提高进口产品的国内价格有直接影响,而补贴对提高出口产品国内相对价格有直接影响。但是,麦之勒悖论却证明了关税和补贴对国内价格相反的影响。

 

边际收益为厂商多销售1单位产品所获取的额外的或边际的效益。

 

跨时贸易   资本流动

 

自由贸易 和 非自由贸易  之争

 

发展中国家经济政策的中心问题是普遍低收入,同时还存在着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巨大等特点。

 

幼稚工业论  及其问题   通过保护发展制造业

 

东南亚经济的腾飞  背后的贸易政策的争论

 

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着眼点为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并在市场上卖出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量。

除美国以外的大多数国家,用GDP而不是GNP,作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指标。

 

汇率的变动称为 贬值 或 升值。

外汇掉期交易,是即期卖出一种货币同时远期再买回该种货币。

不同货币的汇率取决于两个因素:该币种存款所能获得的利息和预期的未来汇率。货币变动从2个方面影响汇率:一是通过改变利率,二是通过改变人们对未来汇率的预期。

 

决定货币总需求的三个因素: 利率、价格水平 和 实际国民收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对管理的随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