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9@365

(2023-05-09 20:32:39)
标签:

365

遂心愿

    几个月前,我初中及高中的班主任兼物理课刘明月老师通过我原单位同事与我通了电话。据此,我写了博文《深深的思念》。我当时告诉他,今年一定去看望他老人家。毕竟他是九十高龄的老人了。

    他是1981年从宁阳调回原籍济南的,30多年不仅没有见面,而且连电话号码也不知道。我距他现在的住址相距约150公里,靠原同事同刘老师的女儿联系,便有了详细的位置信息。他已经从经七路纬二路的济南37中教工宿舍搬到了经十路西段的大南端、阳光新路的阳光100小区。

     虽然150公里的路程不是太远,但对于我们不会开车的人说来,也不是说去就能去的。我原

本想坐宁阳到济南的拼车,一早出发,当天就回来。当我把想法告诉儿女们时,他们都不同意,说我也不是小年龄的人了,一个人出远门,他们不放心,让我等一段时间,他们能抽出空来,专门开车送我去看老师。说来也巧,儿子的同学聚会,其中有在济南工作的一位,听说我有去济南的安排,便自告奋勇地说,只要去济南,他负责午餐,“不能让我的老师再给他老师增加负担”。原来这位同学的父亲是我的高中同学,而且他也曾是我的学生。没几天,在齐鲁工业大学读大二的外孙女说元月五号上午放寒假,女儿说让我们乘接学生的车一起去济南,我欣然同意。

    那天上午我们接了学生就直接去了奥体中心附近的别墅区。学生的一家人已经等了我们许久。我与学生的父亲——我的老同学已经十几年没见面,与学生则是1999年秋天,他在警卫省电视台时在那里住了一晚上,从此再没有见过面。这次,他选了附近一家豪华酒店,盛情招待了我们。

   午餐后,我们连水都没喝,就给刘老师说大约半个多小时就到他那里。马不停蹄,车径直往西开去。当车按照导航开到刘老师楼下时,他老人家已经在楼头上等待我们。几十年不见,格外亲切,他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拉着我,乘电梯到了他的新家。他看着我的儿女们分别提的礼品,一直嗔怪我们不应该花钱买东西。我说,现在条件都好了,这么多年不见您的面,略微表达心意并且大部分都是宁阳土特产,能让您回忆第二故乡的难忘经历。刚开门一位年轻人过来给我们说话,刘老师说是他孙子,前几天参加完研究生考试,现在正准备面试。年轻人素质高有礼貌,言谈举止,沏茶倒水,非常得体,茶几上整齐摆放着他事先切好的苹果与橙子,现在这样的年轻人已经不是很多了。我与刘老师相互回忆了当年的学校生活,表达了多年的思念之情。他还询问了许多当年老师与学生的情况,并且让我有机会时代他问好。刘老师虽然年届九旬,但仍然耳聪目明,语言流畅,说到某老师或学生时,只要是我经常联系的,他还用笔记上电话或住址,连老花镜都不用戴,让我自叹弗如。我发自内心地说,学生遇上好老师是一生的幸运,能不仅传授给我们知识,还教会我们如何做人,果然“多年后我就成了你”。外国某位教育家说“教师应该努力成为学生发自内心崇拜的偶像”,您做到了。然而,他一再谦虚地说,是你们这些好同学给我争了光。

   令人 激动的时光常常是短暂的。因为我们还

要返回宁阳,大约一个多小时后,只能与他老人家依依惜别。临出门,他不顾我们一再推辞,依然坚持将我们送到楼门口。我们上车几十米了,他还站在那里向我们招手。

   

    后记:

   就在本文即将脱稿的时候,我原来的同事得知我实现了拜见老师的心愿,在微信群里写了两首诗给予褒奖。现在附上,以示感谢。

(一)

       白翁见白翁,

       挚挚满腔情。

见面语亲切,

仍然是师生。

结下一世缘,

经常挂念中。

半个多世纪,

曾经多打听。

今日终得见,

如愿美梦成。

 

(二)

两翁相见话别情,

世人朋友皆感动。

恩师教诲耳边起,

历历如昨校园中。129@365


129@365

129@365

129@365

129@365

129@365

129@365

129@365

129@365

129@36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