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文片段: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1007~1072年) ,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欧阳修写这篇《六一居士传》时,已经六十四岁,自二十四岁科考及第,步入仕途,已整整四十年。如今,既老且病,春蚕丝尽,蜡炬泪干,也该到了休息的时候了。更何况,四十年中,屡遭陷害,以致三度贬官,历尽沧桑。官场风波使欧阳修“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此时求去,完全是出之于至性真情。但是退休之意得到批准,他仅得一年时间与琴棋书酒相乐便溘然长逝。今日再读这篇《六一居士传》,深深为这位六旬老人的命运伤感,动容。
文章先由主客问答交代清楚何谓“六一”,“六一“就是: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再加上“吾一翁”。古代文人爱好琴、棋、书、酒、金石,不仅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一种高雅的艺术情趣,也反映了他们对于功名利禄的淡薄。让人想起许多归隐田园的文人,五柳先生就是最具代表的一个。
接着“客”指出他企图“逃名”,其实有两句可以解释欧阳修的想法,“处阴可以休影,处静可以息迹”。人要逃避自己的影子,最简单的办法是从阳光下站到阴处来;人要是怕见自己的脚印,只消停下来不走,那脚印自然消失。这里的“处阴”、“处静”,隐喻息影林泉,摆脱物累世虑;对于欧阳修来说,便是辞官归田。他并不想逃名,他之所以取名为六一居士,主要目的是“聊以志吾之乐尔”。
文章最后总结自己想退隐的三条理由。第一条,“老而休”,这是自然规律;第二条,“讫无称”,表面上是谦虚,实际是对“政治小人”的不满;第三条,“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是儒士,文人功成身退、知足常乐思想的必然结局。因此,即使没有五个一为伴,他也是要退隐的。
这篇文章由作者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乐趣,说到渴望退休,表现了欧阳修晚年厌倦官场生活,想退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
尽管欧阳修只享受了一年与“五一“为乐的日子,但这一年,他是快乐,充实的。那种放下,是豁然,是洒脱,是智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