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凌金祚
舟山市普陀展茅乡翁家岙有一所远近闻名的翁氏祠堂。谓其闻名,一是祠堂传统建筑宏大,二是相传翁氏出过三位状元。而今,祠堂内悬巨匾二块,一曰“六桂堂”,二曰“解元”。祠堂大门前立一石牌,标以“普陀县文物保护单位”。据悉,曩时祠内曾树有三道旗杆,立十多道匾碑,惜毁于那动乱的“文革”时期。
据考,“六桂”出福建。唐五代至北宋间,北方名人翁乾度,家居洛阳,其夫人陈氏生六子。六子同朝登科,誉声四起,名噪一时,世人誉之“六桂联芳”。“六桂”后裔以“六桂”为堂号便由此而来。世人何以称六人为“桂”?桂,植于净土,其花萼清香异于俗。桂有牡桂、菌桂、岩挂、银桂、金桂、丹桂,其数合六。又东晋王嘉字子年所著《拾遗记》记载:“宣帝起桂台以望气,东引太液之水。有一连理桂,树上枝跨于渠水,下枝隔岸而南生。此虽南北异处,而其根自同也。翁氏六兄弟于北宋年间,曾有五人易姓洪、江.汪、方、龚。六人虽异姓,却是同根同源,同朝登科,故世人谓之“六桂”。
翁乾度六子高中,俱得益于宋太祖赵匡胤的“重懦臣,以达文冶”的治国方略。赵匡胤登基后,召学士陶谷、窦仪说:“宰相须用读书人。”建隆元年(960),遂诏起科取士。开宝六年(973),宋太祖以权知贡举李昉取舍不公,新选进士材质陋、应对失次,亲临讲武殿复以阅试,新得进士二十六人。由此殿试为常式。雍熙二年(985),宋太宗赵匡义实行“严科举”制度,规定:“自今诸科并令量定人数,相参引试,分科隔坐,命官巡察监门,谨视出入,以防作弊”,并“始令试官亲戚别试”。是年得进士一百七十九人。翁乾度名门出身,饱读诗书,教子甚严,故此,六子俱有长进,相继人仕,为国效力。长子处厚,建隆元年(960)进士,官礼部员外郎,兼殿中上柱国,赐绯鱼袋;次子处恭,雍熙二年(985)进士,官泉州法曹;三子处易,建隆元年(960)与长兄同榜进士,任南剑少尉;四子处朴,开宝六年(973)进士,泉州法曹;五子处廉,开宝六年(973)与四兄同榜进士,官大理寺司直、监察御史;六子处休,雍熙二年(985),与次兄同榜进士,官朝散郎、韶州通判。
翁氏“六桂”入仕后,在着一段不寻常的经历。北宋时,北国北方少数民族契丹、西夏统治者,为谋取中原,不时侵扰北境。宋雍熙三年至宋景德元年(986—1004)的18
年间,契丹举兵南侵竟达8次之多。为保大宋江山,宋廷对契丹、西夏一度实行怀柔政策。据闽、台、港和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缅甸等地翁氏六挂谱记载,其间,翁处厚等兄弟曾受命以六桂节驻胡邦。宋、辽平和不久,战事又频频而起。继雍熙三年杨业战死陈家沟,李基隆、杨延昭等率师纵横南北,抗辽十余载。至景德元年(1004)“澶渊之盟”,战事方息。其间,翁氏“六桂”先后随军或率部辗转济阳、准阳、洛阳、方城、武陵、敦煌等地抗击契丹兵。其中,翁处易战于洛阳东部盐官村,终因四面受困,兵尽矢穷,壮烈殉职。十余载的战乱和内廷朋党的互相倾轧之祸,迫使“六桂”流徙甘肃、山东、河南、湖北、江南而居,“六桂”有五人先后易为洪、江、方、龚、汪姓,唯处易仍沿以翁姓。“五桂”易姓,《中国100个大姓》(甘肃人民出版出版)和翁氏六桂谱有载。析《翁氏源流分派系记》,易姓的“五桂”后裔,之后有复翁氏者,有沿袭洪、江方、龚、汪姓者。今海内外翁、洪、江、方、龚、汪姓以“六桂”为其堂号者,俱尊乾度六子为其祖,而海外六姓至今仍悬挂翁氏“六桂”遗像,其服饰为宋代官服,分列“处厚公、处恭公、处易公、处朴公、处廉公、处休公”兄弟六人端庄而坐。另有“盐官堂”一室,专供处易公像,两旁对联日:“周食翁山延至德,宋开六桂永联芳”。翁氏后裔新加坡书家江学珠书曰:“翁山之麓,浙水之东,远及星马,世衍宗风。”此二联,一是说翁氏得姓於周代之翁山,二是说散居于海内外的“六桂”多是翁氏后裔。
据考,宋、元、明、清四代,“六桂”后裔多居闽、越、吴三地,其间有至东南亚发展者,然其姓源发脉在翁山,“六桂”荣兴在闽地。
入闽翁氏之祖,名轩,仕唐,官朝请大夫,后徙闽莆田而居。乾度系翁轩六世孙,五代时为郎中,定居洛阳。北宋战事平息后,翁乾度偕第六子处休居莆田,寿终于此,葬于县之西南黄峰山,钦赐祭葬,勒石为碑,敕封“六桂坊”共四十八个。碑上刻一诗曰:“落地三朝语不通,生枝是姓公羽翁。诸子传流分六姓,兄南弟北备西东。枝分南北东西省,六姓原来是一宗。但愿儿孙知同族,婚姻嫁娶无乱纲。”旧时,闽浙一带的翁、洪、江、龚、方、汪六姓有不通婚的习俗,想必与此段历史有关。
展茅翁家岙翁氏系闽“六桂”后裔,故堂号称之“六桂堂”。清代名臣翁叔元、翁心存、翁同爵、翁同书、翁同龢为“六桂”后裔,当与舟山展茅翁氏同源。据展茅翁氏简谱记载,展茅翁氏之先居闽之莆田,其先祖南宋时入仕浙江,居于余姚;至明迁慈溪三北;及清初展复,翁氏又徙居舟山普陀展茅。
经考,展茅翁氏祠堂内“解元”匾,是为清乾隆甲午科浙江乡试第一名翁元圻而立。翁元圻,浙江余姚人,乾隆四十六年(1751)二甲十六名进士出身。以明清科举制度,乡试第一称解元,殿试中式三甲以上为进士,进士一甲一名为状元。翁元圻初为浙江乡试举人第一即解元,后中进士,选官太常寺少卿。按展茅素有“教授之家”之称的“鲁园”翁惠仁房谱所附“翁氏宗族排行,翁元圻当为入闽翁莆田支派五十九代孙。据笔者调查,定海白泉翁氏亦是“六桂堂”的后裔。至于展茅翁氏所说的“翁氏先人有三位是状元”,则是明万历二十年壬辰科状元翁正春、清代的翁同龢和翁同书之子翁曾源三人,三位状元都是翁氏“六桂”后裔。
【附记】本文发表于1998年10月23日《舟山晚报》与《舟山乡音报》。如今普陀“六桂”已列为本区非物质文遗产,并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