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邪不压正》开篇配乐随谈

(2018-07-21 22:51:09)
标签:

《邪不压正》

肖斯塔科维奇

姜文

彭于晏

第二号爵士组曲

分类: 随谈

    最近姜文指导电影《邪不压正》上映了,一直很欣赏姜文有才华但不盲从的风格,买了今天票看下。看完回来路上思考觉得很有意思,索性把心得写下来。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很姜文风格的电影,电影开始配乐用的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号爵士组曲》。这首曲子是非常有意思的,因为是首曲名和内容不符的标题党式曲子。肖斯塔科维奇创作时代是战争一直爆发的时期,绝大部分曲子基调都是带有明显的悲剧性和冲突性的,这点和本片基调很合,我想可能因为曲子手稿经人转手后遗失之类的原因让曲子有了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从曲子初段就可知此曲风格非爵士而是圆舞曲,我觉得导演是从开始就用音乐隐喻奠定了整部电影的基调——将错就错。《第二号爵士组曲》应该是肖斯塔科维奇后期的作品,是1936年以后写的,就是停止写歌剧以后。虽然是首圆舞曲风格的曲子,无论到中段音乐怎么变得恢宏华彩(以暗示情节发展),但从开始的感觉都是节奏步伐沉重的(契合整个电影背景),音乐后段虽然还是同样旋律但用了号(圆号还是什么号没听出)表示辉煌和歌颂,曲子结尾在响声很大华彩合奏中戛然而止在全曲沉重的基调下到有些孤独和惆怅的感觉。我觉得这个曲子配的很好,和电影内容契合度很高。整部影片沉重中产生的明快和华彩等都是彭于晏带来的,男主从美国回来后是很直接、很美式、荷尔蒙气息很浓的,甚至和基调有点不搭(挑逗已经自己挂好内裤的许晴69岁,通six nine,sexy night,为后面情节发展铺垫。),所以发展出后面一些戏剧性的情节,整个电影充斥着很黄很暴力的姜文式风格表象,却把一些关键信息藏在暗处。男主李天然这三个字就暗藏和契合了他的性格和常飞奔的屋顶,犯事后留了燕子李三名字,诸如这样的细节信息应该还有不少。
    彭于晏所演的男主李天然从开始一直管救他的美国人叫爸爸,实际幕后操作一切的一直是姜文扮演的兰青锋。那个美国人爸爸对李天然是有真正的父子情而兰青锋则没有,美国人爸爸试图几次牺牲自己救男主,反观姜文扮演的兰青锋则是出于战争和国家的考虑,宁可牺牲小我更别说自己手中的几个“棋子”,当时连其俩儿子都已经牺牲。因为存在着男主为师复仇这个矛盾点,随着形势的发展情况变得有些超出兰青锋的控制和预想,他索性多次将错就错、随机应变,牺牲美国人、在李天然救他闹事后特意拍了照片并索性让他在外面动静闹大些,最后在男主成功替师复仇后又救了兰青锋,兰说他们俩互相救一次扯平了,以后不用管他叫爸爸,去寻找他将来自己的孩子吧,当时他对天然的简单善良可能也有些愧疚吧。影片中不乏多处讽刺和影射,廖凡扮演的反面明明为利杀了师父全家却嫁祸给善良的男主,还立了男主跪在师父面前的象,而他扮演的警察局长却假仁假义、说一套做一套成天在媒体前作秀扮演英雄,影片后段兰青锋拿日本人给的名单时,日本人根本当场杀了几个兰培养的特务并说可以扭曲事实第二天让媒体写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总之,这是一部“很姜文”的电影,我觉得不错打了8分,淘票票app上很多评分低的评论应该是没怎么看懂。在众多出色导演里,姜文骨子里就是那种卓尔不群的人,他是那种作品产量不高质量却很高的人,有气节、有情怀、有个性。高晓松看过电影原著小说后想买电影版权,听说是姜文买去了很高兴,说他一定比自己拍的好。姜文之所以是姜文就是他的独特和不可替代性,迎合大众、商业化的导演很多的。姜文的很多作品非议很大,甚至国外拿大奖的却被封,就像肖斯塔科维奇1936年后停止歌剧创作是因为遭到当时主流的攻击,但时间证明他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像同样是俄罗斯最著名的作曲家老柴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当时并不受世人欢迎,但历史最终证明这是一首绝无仅有、长久不衰的音乐杰作,至今都是很多小提琴名家的保留曲目。道理很简单,很多好的作品都是作者写给自己的或为了自己开心和追求而写。以上感想可能存在过度解读,初衷只是觉得有趣想记录当时的想法,全当一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