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暑荷韵】

(2020-07-24 07:48:12)
标签:

紫竹院

荷花

摄影

旅游

后期

分类: 摄影习作
【大暑荷韵】


    大暑期间,真正的摄影师都会去拍抗疫或抗洪,爱好者只能圈在市里拍拍荷花。如果不是拍“XX公园的荷花开啦!”或是“实拍XX公园的荷花仙子”这样的纪录片,还是要静下心来想想怎样拍出与自己不同的片子?(别提与众不同),回来后想想怎样通过后期表现出与往不同的效果。
      拍出毫发毕现可以数毛的麻雀或是有着清晰复眼的蜻蜓不是我的追求,这需要高端眼控对焦的新相机和600mm以上的大炮,拍出来倒是得意满满,不过,这需要武器精到。
      紫竹院的荷塘不大,可供拍摄的地域也不多,难怪新闻中的报道“漏了”紫竹院。不过这并不影响所谓的“艺术创作”。拍模特要找美女,拍荷花也要找品相最佳的。但美荷见多了也就审美疲劳了。所以还是要有特色,残缺之美会更有味道。

1.
【柳荫残荷】
相机主要功能就是记录。也就是“写实”。如何写意?如何虚化?如何亦实亦虚?也许多次曝光可以实现这个效果。一张1/3秒慢速摇拍,使用了1000ND减光镜。另一张光圈F/11,把荷花拍清楚。后期通过PS合成。写意的气氛就有了。


以下是两张原图。

【大暑荷韵】





【大暑荷韵】
2.
【夏花】
紫色纷纷的小花与荷花的淡粉色遥相呼应。拍在一起(二次曝光),相映成趣。后期几乎无需多调。


以下为对比图。

【大暑荷韵】




【大暑荷韵】

3.
【玉盘倾珠】
使用黑色小圆片贴在镜头前,可以模拟折返头虚焦后的甜甜圈效果。但主体必须要在焦点上才能清晰。这个要求不容易达到。变通的方法就是拍一张主体实景,再拍一张具有非常多的水珠光斑形成的甜甜圈的虚焦图片,通过二次曝光,叠合在一起。

以下为对比图。


【大暑荷韵】





【大暑荷韵】
4.
【四小天鹅】
看到花朵的形状,想到天鹅湖。前期4次曝光,后期把背景调蓝。

以下为对比图。


【大暑荷韵】






【大暑荷韵】
5.
【清池】
中国人酷爱文人画。国画的点、线、面以及黑、白、灰的布局也是很讲究。模拟大写意构图,关键不是拍摄技术而是眼力的框选。即便在莲叶满满的池塘中,也要拍出简约之风。

以下为对比图。

【大暑荷韵】




【大暑荷韵】
6.
【新绿】



【大暑荷韵】
7.
【酷夏】
繁与简、疏与密都是画面对比的关系之一。用多次曝光可以实现这种对比。关键是有没有见景生意的审美意识。后期使用了PS的渐变映射工具,轻而易举的改变了原貌。

以下为对比图。

【大暑荷韵】





【大暑荷韵】
8.
【荷香香溢】
这种变焦拍摄的方法很常见。关键是要找对花型,找准中心点。这样才能把渐变构成与荷花的花瓣、花蕊、荷叶的形状结合起来。(下图第二张就是一个反例)



【大暑荷韵】




【大暑荷韵】
9.
【夜光】
后期变换色温可以调出冷艳的感觉,一汪露水叠合在花蕊之下,亦真亦幻。(二次曝光)




【大暑荷韵】
10.
【追梦】
拍鸟的失误率是极高的,不能追随对焦的相机拍飞版更是天方夜谭。这个姿势也是眼所不见的瞬间。



【大暑荷韵】
11.
【飞翔的白鸽】
艺术中的联想手法是多见的。9次曝光,体量不同,位置不同,聚散不同,形成飞翔白鸽的联想。超越了荷花写实的范围。



【大暑荷韵】
12.
【最后的光辉】
水珠的甜甜圈好像是散落的莲子,其与莲蓬的明暗关联使人遐想——一个不真实的实景。

以下是原图。
【大暑荷韵】






【大暑荷韵】
13.
【微风】
这种画意摄影很容易。把边缘加强反差,加上工笔国画所用熟绢纹路,即刻生成。画面的选取要契合画风。





【大暑荷韵】
14.
【竹墨荷红】
在竹林中拍远处的荷花不是一件容易事,需要用相机显示屏放大后手动对焦。后期把逆光下虚化的竹林暗化为大写意的墨竹,压住画面,以求与红荷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这需要在前期拍摄时就有这种感觉。



【大暑荷韵】
15.
【雾雨飘飘】
简单的移动拍摄只能造成明显的移动痕迹,与实际景象还是有距离。使用1000DN镜就可以慢速移动,变位移动。这张使用3秒慢速移动拍摄,虚化如雾。再配以清晰的局部,画面虚实元素就会有不错的配合。

以下是两张原图。
【大暑荷韵】




【大暑荷韵】
16.
【顾盼相依】
一次实焦,一次虚焦。多曝出朦胧感。后期再加上一只小鸟,典型的花鸟画 构图。

以下是两张原图。

【大暑荷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