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追光逐影V
追光逐影V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0,895
  • 关注人气:14,9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摄影学习笔记02】——框架构图的应用2

(2018-08-31 08:50:48)
标签:

摄影学习笔记

摄影

杂谈

分类: 摄影学习笔记

  乐友摄影群的朋友们最近都在拍国家大剧院。甚至屡次三番的去,以艺术的诠释这一艺术的建筑。其中不乏可圈可点的上乘之作。这里仅就个人见解谈一谈,一家之言,难免以偏概全。

这是宁静致远的作品。

     拍大剧院往往使用广角镜头,越广越好,拍出气势,拍出曲线之美。但也许使用中长焦更能避免画面雷同,更能表述自己的视角和感受。

     这张使用了中焦,框选了交叉的滚梯。把菱形抽象出来形成框架,以暗色金红为背景,衬托黄衣游人。静中有动,线中有面,面中有点。以亮框暗,暗中衬亮(游人),蓝中有红,红中有黄(黄线与黄点还有呼应)。黄点红面蓝线。使得画面元素即丰富有有序。达到一定的审美构成。

     当然,由于位置、拍摄机遇,相机焦段等因素,后期裁剪、调整也是锦上添花完善作品的必要程序。画面四周略显多余,建议裁掉,使画面更加规整,更加有装饰味道。

     艺术的拍和记录的拍的初衷和视角都会是不同的,尽可能保留地域痕迹和去自然属性化的做法也是有区别的。李少白老师讲的要拍出“生疏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有个人的审美、个人的修养、个人的感情为积淀。人云亦云会少了许多拍摄乐趣。

     下图是我稍作调整的画面,也许违背了作者的初衷。仅作参考。


    拍摄不同于绘画,需要时机和运气。比如人物的位置就稍靠下了,早一秒按快门也许更好些。

    下面是我前几天拍的同样的画面。这是摆拍。在人物下楼梯时连拍三张,选取理想的一张。人物位置就好一些。前面有空间感,不觉得堵。而且人物在上方,画面有一种不稳定感,使死板的构图有重力的作用。此外,后期人物做了动感模糊处理,增加了动静结合,把画面的静势打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