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拍“金光穿洞”还能拍什么?】

标签:
颐和园旅游摄影杂谈 |
分类: 摄影习作 |

1.
马上就要到冬至了。近来摄友们纷纷到颐和园拍“金光穿洞”,我是等不起,冻不起、挤不起。在谐趣园和知春亭附近拍了些非典型片子,也算是冬至前去了一趟颐和园。
图1. 残荷弥补了前景的空白。

2.
红墙、砖雕、怪石和柏枝组成一幅画面。

3.
我是在拍龙吗?

4.
这真的是拍龙。

5.
有服务员的对比才显出红柱的高。(服务员一圈圈的转,我一张张的拍,多选一)

6.
几乎是坐在地上拍的。

7.
影子和影子。(窗棱的投射和玻璃的反射)

8.
去掉了色彩,层次关系就明显了。(汉白玉栏杆算是引导线)

9.
隔着玻璃拍,静雅之极。

10.
在服务员走到亮处按下快门,要个剪影。

11.
金色时光。

12.
虚有虚的好处。(动静对比)

13.
五个层次压缩在一起。

14.
四个层次互有遮挡。

15.
连拍若干张,后期把喜鹊“集合”在一起。

16.
拍光重于影。

17.
“人工”前景。

18.
曲廊。

19.
夕阳下的窗。(曝光不对就会过曝)

20.
精心选择的前景。

21.
为了定格飞鸟,把速度调整为1/800秒,果然见效。

22.
拍影子还不够耐心,人影没等到。(右边的不清晰)

23.
为了突出寒冬意境,把远景提亮、虚化。明确主次,突出主体。

24.
又“蹲“了一次。

25.
暖阳下的冰面。突出色彩对比。

26.
把风拍下。

27.
长焦距、近物距,虚化远景。

28.
冬季的枝条自有其美。

29.
重叠的远山。

30.
肌理。近乎抽象。

31.
有意淡化远景,增加空气透视感。

32.
最后一张知春亭图案式的构图。右边有树干,左边有枝条。
前一篇:【太阳马戏团来京演出啦!】
后一篇:【北京的SO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