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家大剧院变奏曲】(26张)

(2017-05-24 07:15:23)
标签:

国家大剧院

旅游

分类: 摄影习作
【国家大剧院变奏曲】(26张)
1.
每个城市都有些地标性的现代建筑,国家大剧院算是北京现代建筑的一个亮点。都说外地人拍不过本地人,这话不假。在北京想拍大剧院,抬脚就走。由于重点建筑的景观照明节日期间才亮,也许只有身在北京才可以五一劳动节拍完了,“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会议期间又去拍。把两次拍摄的合在一起发,画面会更丰富一些。

图1.  这是5月12日拍摄的国家大剧院的“标准照”。恰遇中央电视台拍录像,长长的摇臂破坏了大剧院完整的形象。趁着摇臂放平调试的间隙抓紧拍了这张。为什么ISO稍微有些大?因为时间超过3秒,景观照明的颜色就会变,颜色就不容易拍得纯。




【国家大剧院变奏曲】(26张)
2.
这是5月1日下午5:04拍摄的。这时还没有摄影发烧友来“占机位”。



【国家大剧院变奏曲】(26张)
3.
转到东侧拍个逆光照。




【国家大剧院变奏曲】(26张)
4.
太阳要落山了,为拍出平静的水面和动感的云,使用了减光镜,闭门85秒。




【国家大剧院变奏曲】(26张)
5.
天色更暗了,撤掉减光镜,15秒拍摄。




【国家大剧院变奏曲】(26张)
6.
转到北侧正中,拍摄16张(两层)后期接片。前面的直线变成了弧线。




【国家大剧院变奏曲】(26张)
7.
加装减光镜,使用188秒的超慢速拍摄,水天一色。




【国家大剧院变奏曲】(26张)
8.
近距离拍摄国家大剧院,视角总是不够。这是5月12日固定焦点拍了8张(两层)后期接片而成。




【国家大剧院变奏曲】(26张)
9.
此时的云彩最好。后期使用PS的NIK插件中的“详细提取滤镜”,把云卷云舒提取得更加清晰。




【国家大剧院变奏曲】(26张)
10.
5月1日使用最小感光度、最小光圈慢速拍摄,有一种静谧的感觉。



【国家大剧院变奏曲】(26张)
11.
换个角度拍。速度快了,水面效果不够好。




【国家大剧院变奏曲】(26张)
12.
5月1日7:46拍摄的人群逐渐离去,凑到接近正中位置拍几张。




【国家大剧院变奏曲】(26张)
13.
5月1日有风,水中倒影拍不出来,后期稍微处理了一下(不是简单镜像复制),效果还比较自然。






【国家大剧院变奏曲】(26张)


14.
有图无真相。这个颜色是后期调出来的。




【国家大剧院变奏曲】(26张)
15.
同样上面的一张,颜色又变了。(局部有瑕疵)





【国家大剧院变奏曲】(26张)
16.
8:23执着的摄影者寥寥无几。因为这时天空已经变得漆黑,违反了夜景拍摄的一般惯例。




【国家大剧院变奏曲】(26张)
17.
5月12日,为了更好的展现国家大剧院的夜晚风采,前面安置了两排对射的探照灯,并增加了调光台专人负责光色的变化。但是这个新设置的灯光在位置稍偏时拍摄就会炫目得很。只好在后面围墙处拍摄。也好,这样视野大一些,变化机会也多一些。




【国家大剧院变奏曲】(26张)
18.
上次光色变化是4秒一换,这次是渐变转换,拍出纯色更难些。这次变换了一些思路,除了“标准照”外,尝试了其他的拍摄方法,产生了不同寻常的影像和视觉感受。




【国家大剧院变奏曲】(26张)
19.
这是多重曝光,变换三次焦距,形成轮廓套叠的效果。




【国家大剧院变奏曲】(26张)
20.
这是在10秒曝光的过程中变换两次焦段而成。




【国家大剧院变奏曲】(26张)
21.
这是15秒曝光时间内变换4次焦段,形成画面放射的效果。




【国家大剧院变奏曲】(26张)
22.
20秒内无极变换焦距,有一种写意的效果。




【国家大剧院变奏曲】(26张)
23.
这是采用不同焦段的二次曝光。(16-35mm的焦段正合适)




【国家大剧院变奏曲】(26张)
24.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会议期间,230平米草坪新增的10860盏芦苇灯。




【国家大剧院变奏曲】(26张)
25.
近拍芦苇灯。



【国家大剧院变奏曲】(26张)
26.
南拍一张,北拍一张的二次曝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