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捕捉颐和园的光影】

标签:
颐和园旅游摄影杂谈 |
分类: 摄影习作 |

1.
冬日北京的日照较低,是拍摄光影的好季节。一般拍颐和园都是标准机位的大场面,显得大气,能出大片。其实几乎任何位置都可以拍出有意思的照片,关键看兴趣点和眼力。
图1. 上午9点来钟,颐和园佛香阁的围廊门口投下了窗棱的影子,虚实莫辨。

2.
不断变换机位和视角,拍了11张,终于等来了两位游客从廊中走来,影子也落在身上、脸上......大大小小的影子把视线引向游客(后期有裁切)。

3.
从德晖殿后窗望到室内陈设和讲解员,逆光下影像清晰,同时从玻璃反光显现出身后佛香阁的台阶和游人。先后拍了8张,终于等到红衣游客的出现,在其走到恰当的位置时按下了快门。两个影像一明一暗,形成矛盾空间。

4.
冬天的冰面不易有倒影,夏天的水面波动不静,只有这个时候(远冰近水)才能显现较好的倒影。机位的水平高度直接影响画面船头与万寿山的关系。于是下到岸边蹲下,低机位拍了10张。(否则船头会没在水平线下)

5.
有对情侣拍摄这个影子,我也煞有介事的举着相机。等了许久,他们终于走了。当MM从相机前快速走到合适位置时按了快门。

6.
曾用长焦拍过西侧的窗子,这次拍东侧,注意把亭子“安放”在合适的位置。

7.
还是影像反射。玻璃背光,背景顺光。

8.
使用广角来描述透视关系,凸显台阶又高又陡。焦点对准瓦当,等游人登上平台后按快门。几条斜线直指游人,几何构成的布局,游人小才显得台阶高。

9.
曾经拍过这个斜廊,现在已经被封堵,拍不成了。只好从侧面拍个三角形。

10.
香炉和小孩的倒影。(片子倒置)

11.
试图将标准的颐和园照片增加一席垂帘,联想到垂帘听政。

12.
光阴流逝,留名不灭。特殊的构图。

13.
冰荷。

14.
长长的影子。

15.
玉带桥下。

16.

17.
冷暖色的对比。

18.
后期做了动感模糊。
祝各位新春快乐!阖家幸福!鸡年大吉!
前一篇:【小年春运】
后一篇:【在庙会“过年”的特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