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后的小郁(PS郁金香)

标签:
郁金香中山公园旅游摄影 |
分类: 摄影习作 |
1.
早早的来到中山公园拍摄郁金香,却赶上一个大阴天。没有光线方向的散射光打破了早起拍摄低角度光影的预想。也好,不受光线影响可以多拍些时间(有光时9:30就拍不下去了),而且可以从各个方向拍摄(中山公园筒子河边的一排最有特色的花种植在绿地南侧,只能顺光拍摄)。既然没了光影,只好注重“形”与“色”了,此外还拍了一些场景以便后期合成。多次曝光受限较大,相机后期合成也不及回家PS方便,还是回家慢慢的组合吧!这里把拍摄和后期的做法和想法与大家分享,以期得到各位老师的指正。
图1.拍了一张红墙作背景的石狮,留出了“P“放花朵的空间。使用手动对焦(对焦点已超出焦点范围)拍了一张花朵主体极低的郁金香,正好与石狮相配。以下是2张原图:
石狮有反向处理
找到颜色很深的柏树林做背景(长焦的好处是背景面积很小,比较好选取),最低的高度支起三脚架,设置相机曝光延迟(预升反光板),自拍模式(防止相机抖动),实时显示放大图像手动对焦,自动白平衡,手动点测光。——呵呵,无所不用其极。拍摄2张不同光圈的以备选择合适的景深。此外还拍摄一张全虚的片子(类似二次曝光的一实一虚的那张虚像)以备后期使用。PS的CMR中调整,虚像的部分往往会变得相对清晰,这是我所不愿意得到的结果,所以用另一张覆盖,适当的透明度以强调虚化。下面是2张原图:
这是一张黑卡拍摄的大头照和单反拍摄的枯蔓的组合。意在突出线与面、有色与无色的对比和线的构成之美。后期使用了PS滤镜的查找边缘,使得藤蔓更加突出。(下面是2张原图)
这张没有合成,只是调整了色温。
能猜出这张背景是什么吗?不同的公园总有不同的环境,利用环境可以拍出不一样的效果,否则在温室里或大棚里拍不就行了吗?(以下是原图)
这张是使用索尼黑卡置放于花丛之中的地上,使用28mm广角,利用翻转屏构图拍摄,用大树做对比。
这张没有拍叶子,主要是突出古树与鲜花的对比,艳色与无色的对比以及妩媚与苍老的对比。由于焦平面不再同一位置上,所以拍了3张,花朵两张,大树一张,后期合成,力求全部清晰。
每年都会在这个位置拍一下,今年改变了构图,把大面积的前景和中景融入进来,把焦点放在远景处,形成近虚远实的效果。选择了一段具有统一橙色花朵的主体,与大面积的绿色做对比,其间点缀着几点桃红。
《离群》。
这张和图2的做法相同。主要是突出红白对比,色块对比。此外还把远处的红色花丛强调一下,以求与主体呼应,减少单调感。后期减弱了绿色,并把两朵隐约出现的红花P掉了。下面是2张原图:
这张只是调整了色温,产生夜间的场景。
由于镜头不可以把前面的花朵包容进来,所以拍了两张,后期合成(纯属作假)。 下面是2张原图:
这张同样是在地面向上仰拍的。
为了近景和远景都清楚,采用了风景拍摄多焦点的方法,用近、中、远不同焦点拍摄3张后合成。好像效果不明显,其实不这样做还真不行。
这不是变焦拍摄,而是后期径向模糊滤镜的效果。当然,还是有叠加。
幻觉一样的画面,效果并不好。后期的好处就是可以一图多用。以下是2张原图:
这张有绘画的感觉。使用索尼黑卡相机“照片效果”中的“局部色彩:红”功能拍摄,与另一张单反移动拍摄图片合成。以下2张是原图:
这张也不是旋转相机拍摄(因为旋转相机拍摄一般旋转中心在正中,而PS的径向模糊的中心是可以根据画面要求移动的
),而是后期滤镜所为。花朵清晰部分是使用图层蒙版涂抹而成。
这张有些怪异,木办法,做不好了。以下2张是原图:
这张也是合成。以下2张是原图:
这张前期使用了慢门拍摄,后期局部使用了HDR处理,所以喷水如沙,建筑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