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拍照片一般都使用“单次伺服”对焦模式拍摄(AF-S),即便拍动态画面也不改变模式。近日学习使用“连续伺服”对焦模式进行动态画面的拍摄(AF-C),有了一些感觉。
以上是尼康相机使用说明书中关于自动对焦模式的说明。拍摄移动对象使用连续伺服模式比较合适。照相机的对焦点会预测并移动对焦点。
除了选择自动对焦模式外,还要选择对焦点的方式。曾尝试使用3D跟踪对焦方式,感觉焦点乱跑,于是根据拍摄对象移动情况采用了“51点动态区域AF”的对焦点方式。
这个选择是说选择对上焦(不一定是对上拍摄对象)再拍还是不管对上对不上都可以按下快门拍摄。我当然要选对焦再拍了。(曾经试过选择“释放”拍一张白纸,快门一下就按下去了,但全拍模糊了)
基于以上设置,试拍了打乒乓球的场景。由于全部是手持拍摄,所以连拍的画面会有移动。总的感觉如下:
1.由于采用AF-C模式,半按快门时没有蜂鸣声。
2.对好焦的拍摄对象移动时,屏幕焦点也会随之移动(不一定很准)。
3.由于没有蜂鸣声的提示,减少了等待的停顿时间,拍摄速度相对快一些,可以直接把快门按下去。
4.连续拍摄移动物体,对焦点移动后并不能达到理想位置(也许和移动对象的移动速度和方向有关)。
5.总的感觉拍摄速度比AF-S的模式要快,连续拍摄快速移动对象的对焦并不理想。
就此次拍摄的片子,自己分析了一下,以便日后吸取教训,避免走弯路。(使用尼康免费浏览软件ViewNX2可以查看RAW文件的拍摄焦点)
这是对焦的情况。
这是连拍时焦点移动情况。
这是三张连拍时焦点的移动情况(已经对不上眼睛了)。
这是两张连拍焦点移动的情况(焦点随着人的移动方向而移动)。
这是连拍3张画面移动(手持位移)的情况和焦点随人物移动而随之变动的情况。
这是把相机51个对焦点的位置叠加到画面后,焦点随主体变动而位移的情况。主体出了焦点区就无法预判和跟踪了。
说明书上的图示是3D跟踪模式,骑自行车的人是直线自左至右行驶,而且速度不会太快,焦点只是横向移动,所以效果比较好。
以下是这次拍摄的片子(不顾及构图、背景),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指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