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前,在没有霾也没有云的一天到颐和园试机试头。主要目的是尝试一下全画幅广角端画面的感觉。由于不是记录性的拍摄,画面不是按照拍摄时间排序的。可能各位老师看起来颠三倒四,请见谅。
图1.冬至前几天,5:30天已经比较黑了。十七孔桥上空无一人,这是个难得的好机会。由于南湖岛在修整,桥上进行了围堵,一盏探照灯照在桥面上,为我的构图增加了“刺激点”。由于正对低角度的灯光,难免出现眩光。也好,为没有前景的近处,添加了少许“透气”。光圈最小(f/22),速度最慢(30秒)还是太暗,感光度提到ISO800。(现在才想起来,估计是中灰镜没有摘下,“帮了倒忙”)

2.
坐在湖边的椅子上收相机,发现佛香阁的灯光也可拍。原地支起三脚架,调整成了暖色温静静的拍了一张。构图就谈不到了——苟且之作。
夕阳西下,没有彩霞,天边仅有一抹橙色。用个杆子和影子做前景,慢速拍摄。现在看来速度还不够慢,还可以见到水中的波纹。杆子在左边会更好,构图更均衡(现实不可能做到)。

4.
这张同样不够慢,看来不用快门线拍B门是不行的,懒惰自有报应。

5.
同样,5:00这里已经没有人了。不适宜拍片的天,再好的定点拍摄场地也没有摄友,除非我这样的傻子。好就好在没人,在八方亭(
廊如亭 )非常仔细的找个柱子尽量不重叠的位置拍摄(据说这里有内外三圈24根圆柱和16根方柱)。有意不拍暗部细节,只要中间一段光色。感觉对称性还是不够(左半部背景太乱)。

6.
由于十七孔桥上有了灯光,拍摄石狮就成为可能。虽然是人工灯光,不够自然,但也是这一时段的记录。由于对焦距离比较近,从网上查,远景深最远约60米,因此佛香阁就模糊了。当然,分别对焦拍两张,后期合成也许好一些。

7.
呵呵,石狮头上的白点是月亮,小的可怜。

8.
石头会放光吗?这块太湖石有个洞。16:06太阳正好在这个地方。

9.
本想拍个游人路过的影子,可惜路人太少,且不从此过,只好自拍了。

10.
水中残荷。使用了偏振镜,拍下了水中的败叶。

11.
栏杆的绳索也是一种图案。远处红衣人没抓好,走到阴影里才按快门。决定性瞬间没抓住,也许多拍几张就会保险一些。

12.
这张抓好了,红衣对红墙。几条线都引向行路者。

13.
这样不快不慢的速度,拍出的水面没有味道。近景也是虚不虚,实不实。废片一张。

14.
很喜欢夕阳下的树影,看看广角下是什么效果。好像后期调过了。

15.
对称构图。栏杆也是倾斜的对称。不知这种拍摄是否合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