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除了庙会,很少在人多的地方拍片,主要是不便于把镜头对准不知是否愿意被拍摄的陌生人。北京从霾入梅,没啥好天气,只好举着70-200“长枪”到三里屯学“扫街”。这次拍摄主要三个内容:1.模仿用广告与人物结合拍摄出有趣味的片子,这很大成份取决于广告的画面。2.拍摄构成或艺术感较强的画面。3.抓拍突发事件而不是一般的游客照相、聚会、买东西等镜头。下面分类贴出。
(一)
这组片子采用守株待兔的拍摄方式,事先调整好画面,等待人物进入后拍摄。这些片子一般不存在景深问题,所以现在看来,速度没有控制好,人物的虚实不是主观控制的,而是由于光线不同和运动速度不同产生了较大的差异。图3速度太慢,人物太虚。

2.

3.

4.

5.

6.

7.

8.
(二)
这组片子好拍,可以仔细调整画面和曝光,反复拍摄,直到满意为止。难处是要有很高的艺术兴趣眼光,看到一般人视而不见或不以为然的图像。

9.

10.
方形不锈钢柱子反射的地面倒影。

11.
苹果店的玻璃台阶。(拍了十多张才选出一张)

12.
用长焦把镂空的雕塑和苹果标识的局部结合在一起,形成黑白灰的对比、曲线与曲面的对比。修片时才发现线的重叠处会加深,有水墨画的感觉。

13.
圆形不锈钢柱的反射影像。

14.
呵呵,树上的大苹果。
(三)
想拍突发事件?谈何容易。赶上突发事件跑还来不及呢。能拍点有意思的事就不错了。
《假和尚 真骗钱》
这是在三里屯过街桥上拍的。发现一个“送福化缘”的场面。真可惜,女士付钱的镜头看到了,没拍到。说明“扫街”素质太差,没有预判能力。

15.

16.

17.

18.

19.

20.

21.
是不是不加文字说明更好些。
《奔》
一个老外从眼前飞奔而过,立即举起长枪“点射一梭子”。还好,长焦(尼康D90非全画幅,折合焦距157mm)拍摄画面透视不是很强,所以后期做了方正调整,增加了画面的装饰性。由于是“突发”,所以前两张人物脚没拍到(根本没时间变焦)。这是另一种连续场景的画面,有过程,没结局,可以给观者以想象。

22.

23.

24.

25.

26.

27.

2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