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芦花摄影 |
分类: 摄影习作 |

1.
11月11日“光棍节”这天上午北风五、六级,在龙潭湖公园拍芦花。半个多小时一个地方拍了64张,选出8张面世(另,第8张是在圆明园拍摄的)。这次拍片每一场景(构图)都拍了五、六张,从中选出一张较理想的。后期为了尽量减少雷同画面,分别做了不同的处理。使用相机: Nikon
D90 镜头: VR 70-200mm
F/2.8G
上图:焦距: 70mm 光圈:F/22
快门速度:1/20秒
曝光模式:快门优先自动
曝光补偿:0EV
测光:点测光

2.
ISO 感光度:100
大白天用1/20的慢速拍摄舞动的芦花,当然三脚架是少不了。(用没用中灰镜,忘记了),最后拍出了抽象的画面。也许尝试速度再快一些会更容易接受。

2.
焦距: 70mm 光圈:F/2.8
快门速度:1/4000秒 曝光模式:手动
测光:矩阵测光 ISO 感光度:100
由于风很大,瞬时静止的时段很少,因此使用了相机最快的速度保证主体清楚,使用了镜头最大的光圈虚化背景(实际主体与背景的距离并不远)。注意了选取暗背景衬托主体。试图形成左减右繁,左暗右明,左主右次,有对比,有呼应的效果。
焦距: 70mm 光圈:F/22
快门速度:1/30秒 曝光模式:快门优先自动
曝光补偿:0EV 测光:点测光
ISO 感光度:100
这张是二次曝光的作品。先使用慢速横向晃动拍摄,再用高速待芦苇倒伏时拍摄。照片留存的拍摄数据是第一次曝光的设置。为了表现寒风吹过的效果,后期调整了白平衡。
焦距: 116mm 光圈:F/10
快门速度:1/200秒 曝光模式:手动
测光:矩阵测光 ISO 感光度:100
这是一张标准照。为了尽可能把前后的芦花都拍清楚,使用了较小的光圈。其实感光度再高一些,速度就会更快一些。
焦距: 70mm 光圈:F/2.8
快门速度:1/4000秒 曝光模式:手动
测光:矩阵测光 ISO 感光度:100
这张经过裁剪主体更加突出。背景不如第2张突出,不过正好起到了衬托的作用。这张主体姿态比第2张完整,枝叶的走势与花的走势相悖,花起到了破势的效果。
焦距: 70mm 光圈:F/4
快门速度:1/1600秒 曝光模式:手动
测光:点测光 ISO 感光度:100
这张芦花占据了三角形的面积,设法避免平齐的构图。
焦距: 70mm 光圈:F/22
快门速度:1/30秒 曝光模式: 快门优先自动
曝光补偿: 0EV 测光: 点测光
ISO 感光度:100
这张虽然速度比第一张快些,但模糊依旧。因为风速和物速都是不可预测的,这也许就是摄影有别于绘画之处(具有偶然性)。后期减淡了饱和度,形成另一种感觉。
焦距: 200mm 光圈:F/5
快门速度:1/1000秒 曝光模式:快门优先自动
曝光补偿:0EV 测光:点测光
ISO 感光度:ISO 200
这张拍摄于圆明园。本想拍张一群麻雀起飞的画面,可惜一则日光太高,形不成透叠的效果,二则很难守株待兔,等一群麻雀落在眼前,只好作罢。
焦距: 70mm 光圈:F/10
快门速度:1/200秒 曝光模式:手动
测光:矩阵测光 ISO 感光度:100
这张速度用的不合适(太慢),没有估计到芦花晃动的程度,远景不清楚。使用了70焦距(折合后为105mm),有了压缩感,少了透视感。做这张后期有个突破,就是把明亮的草地做暗了。因为局部环境和光线可以是复杂的,谁也不可预料某一区域会有阴影。于是做暗了草地,突出了芦花。
这次上图对于拍摄和效果多说了几句,大有误导和吹嘘之嫌,但对于交流也许是有益的,多提意见吧!谢谢!
前一篇:进口车展另眼看
后一篇:参观第三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