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尼康D90相机已经不算短了,从来没有对测光设置较过真。这次做了个全面的实习操作,总算从书本到实践,从道听途说到真枪实练,真正了解了不同设置成像效果的区别(尽管结果不一定准确)。
尼康D90相机测光模式只有三种:
1.3D彩色矩阵测光II(PS“文件简介”中相机数据称为“矩阵”)
2.中央重点测光(PS“文件简介”中相机数据称为“侧重中央”)
3.点测光(PS“文件简介”中相机数据称为“点测光”)
改变测光模式的装置主要有相机右肩上的“测光模式按钮”和相机背面的“主指令转盘”。
下面是尼康相机的使用说明书关于测光部分的说明(看着是不是有点晕?):
3D彩色矩阵测光II(PS“文件简介”中相机数据称为“矩阵”)
中央重点测光(PS“文件简介”中相机数据称为“侧重中央”)
点测光(PS“文件简介”中相机数据称为“点测光”)
把一张风景图片置放于电脑屏幕中进行不同测光模式设置的拍摄,拍摄数据和效果可以说明对于不同场景采用不同测光模式以及采用不同测光点是何其重要。当然,采用不同模式也和个人的习惯有关,除非拍摄主体与背景光比极大时,对于测光模式的选择是极为重要的。
下面是使用尼康照片调整软件“NX2”打开图片,并设置“查看”——“显示对焦点”显示图片的截屏。拍摄使用光圈优先模式,一律采用光圈f/5.6,ISO400。
下面是使用3D彩色矩阵测光II(PS“文件简介”中相机数据称为“矩阵”)模式拍摄。测光点位置不同,效果也略有差异。

矩阵测光
数度:1/10秒
矩阵测光
数度:1/10秒
矩阵测光
数度:1/10秒
矩阵测光
数度:1/6秒
矩阵测光
数度:1/8秒
下面是使用点测光(PS“文件简介”中相机数据称为“点测光”)模式拍摄。测光点位置不同,效果也明显不一致。

点测光
速度:1/3秒
点测光
数度:1/25秒
点测光
数度:1/10秒
点测光
数度:1/1.3秒
点测光
数度:1/1.6秒
下面是使用中央重点测光(PS“文件简介”中相机数据称为“侧重中央”)模式拍摄。测光点位置不同,效果全一样。
中央重点测光
数度:1/10秒
中央重点测光
数度:1/10秒
中央重点测光
数度:1/10秒
以上枯燥的图片和数据还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1.“矩阵测光”模式的效果还是会由于焦点选择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主要是聚焦较暗区域时拍摄速度会放慢,效果稍微偏亮,反之亦然。这个结论不一定正确,如有错误,希望各位老师及时纠正。
2.“点测光”模式会随着聚焦点(实际也是测光点)的变化拍摄速度和效果也会随之变化。
尼康相机的使用说明书说:“直径圆集中在当前对焦点,使偏离中央的拍摄对象可被测光”“它确保即使与背景间亮度差异非常大时,也可对拍摄对象进行正确的曝光”。这也就是说如果仅顾及主体正确曝光而不考虑背景亮暗与否时,使用点测光模式是恰当的。
从拍摄效果来看,当测光点落于亮部时,亮部曝光比较准确而暗部却产生欠曝的现象;当测光点落于暗部时,暗部曝光比较准确而亮部却产生过曝的现象。所以测光点置于18%灰度位置时,全画面曝光会相对合适。从中也可以看出为什么有时要“白加黑减”。
3.“中央重点测光”模式下,不管焦点对在何处,拍摄速度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拍摄曝光的EV值是一致的。中央重点测光“会是将测光的优先考虑放在画面的中央8mm直径的范围,D90把这个细小的范围作最大的测光比重,而画面其余的位置占的比重则较轻”。
通过这次实习,对三种测光模式的理解更加明晰了,特作记录。至于实际应用,还要不断的实践才能有所领悟。谬误之处,欢迎各位老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