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竣工。据说这个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
周日带着尼康D90相机和VR 16-35mm f/4 G
广角镜头来到国家博物馆。由于相机是非全画幅的,因此广角折合下来焦距只有24mm(即视角为84度)。只好通过一些接片拍摄来表现博物馆巨大的建筑空间。由于参观展览不允许使用三脚架进行拍摄(可能仅指展厅内),所以只好全部“手持”了。
上图(所谓的全景图片)是站在博物馆大厅中央,使用竖向构图拍摄,后期使用PS接片而成。分别面向南、北方向,采用水平、上倾45度拍摄两张,仰面拍摄一张,五张合成。由于使用焦距为16mm,所以拍摄张数较少,并且突出了透视感。大厅的顶面天花板与南北两侧的门口比例悬殊,给人以空间巨大的感觉。
合成的大图如下

.1.
.2.
这是面对博物馆的前廊拍摄的接片。由于拍摄距离比较近,一次拍摄不足以把全部前廊囊括进来,于是采用三张接片。PS接片的结果是水平的建筑被扭曲成弧形,有意思吗?
下面三张是原片
下面这张是站在展厅三层向西(大门口)拍摄。由于位置较高,距离天花板相对较近,天花板显得很大,门口显得很小。这也是突出透视的手法之一。(把近处较小的景物拍大,把远处的较大的景物拍小,体量比例悬殊,视觉冲击力就更大)视角基本是180度,从脚下拍到头顶,一共拍了四张,后期用PS接片而成。
合成大图如下
以下是这次拍摄的其它图片
.4.
焦距:27mm
光圈:F/4
快门速度:1/15秒
曝光模式:光圈优先自动 曝光补偿:0EV ISO
感光度:ISO 400
白平衡:自动
中国国家博物馆建筑设计展》的模型
光圈: F/16 快门速度:1/1600秒
曝光模式:光圈优先自动 曝光补偿:-1.0EV
测光:矩阵测光 ISO 感光度:ISO 1000
白平衡:自动
焦距:16mm 光圈:F/16 快门速度:1/500秒 曝光模式:光圈优先自动 曝光补偿:-1.0EV 测光:矩阵测光 ISO 感光度:ISO 200
白平衡:自动
.7.
焦距:16mm
对焦模式:AF-S 光圈:F/16 快门速度:1/25秒 曝光模式:光圈优先自动 曝光补偿:-1.0EV
测光:
点测光 ISO
感光度:ISO
200 白平衡:自动
.8.
焦距:22mm 光圈:F/8 快门速度:1/20秒
曝光模式:手动 测光:矩阵测光
ISO 感光度:ISO 200 白平衡: 自动
这张拍摄的是大厅的前立面花格装饰。采用旋转变焦的方法拍摄,使得镂空处的光线有了一种放射性的趋向。
.9.
焦距:
35mm 光圈:F/5.6 快门速度:1/500秒
曝光模式:快门优先自动 曝光补偿:0EV
测光:点测光
ISO 感光度:ISO 200 白平衡:自动

.10.
焦距: 16mm 光圈:F/4 快门速度:1/320秒
曝光模式:光圈优先自动
曝光补偿:0EV 测光:点测光
ISO 感光度:ISO 200 白平衡:自动
在网上学了发竖片的方法,在这里与各位分享:
1.通过软件将图片的宽度调整为690像素,高度就会根据原长宽比例进行相应调整(记下高度像素数值)。
2.点按博客发布工具栏中的“图片”按钮上传图片。
3.钩选“显示源代码”左侧的选框,使其出现对钩。(见下图)

4.
在源代码状态下,将该图片的英文源代码“bmiddle”改为“orignal”(见下图)

5.
在源代码状态下,将该图片的英文源代码中的宽度“width="164"改为“width="690" ;
高度“height="690""改为略大于上传图片的高度。如“height="3000"”(如下图)
6.最后点击
“显示源代码”左侧的选框,使其不显示对钩,显示博文编辑界面。(如下图)
注意:为了顺利上传竖片,建议先传图片,后写文字,这样源代码会很清楚,易于修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