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记.《资治通鉴》.周记四
(2020-01-19 08:22:59)
标签:
聊记杂谈 |
分类: 原创.聊记.资治通鉴 |
《肥义守忠》
任重势大祸所集,为尽忠义外乎身。夜而忘寐饥忘食,临危之际见大仁。
《主父遭祸》
一世英名老来愁,三千功业付东流。一国岂有二王立。帝王埋祸万骨休。
《名将乐毅》
乐毅乐奉燕昭王,君明臣智意相通。燕弱齐强本难克,联军破齐七十城。
《哀叹乐毅》
功高最忌君王猜,乐毅一去燕始衰。昭王在时何功伟。明君死后功臣哀。
《完璧归赵》-蔺相如
昭王请易十五城,欲换和氏宫中藏。欲若与之恐见欺,欲勿与之畏秦强。
自信能归和氏璧,权衡二策奉璧往。不卑不亢身待命,遣从怀之夜归王。
《渑池会盟》-蔺相如
赵王鼓瑟因国弱,秦王击缶畏血颈。临危不乱压秦势,归国相如为上卿。
《负荆请罪》-廉颇
素贱相如封上卿。焉比野战累世功。徒以口舌争上位,羞与为伍并王宫。
出而望之引车走,每朝称病不欲争。一语惊醒幡然悟,将相交和两英雄。
《退守即墨》-田单
燕人攻安平,使宗傅铁笼。城溃皆所擒,唯存田单宗。
即墨大夫死,共立以拒城。三年犹未下,力拒乐毅攻。
《火牛破敌》-田单
乐毅遭离间,燕军始不和。田单祭先祖,暗引神师幄。
巧使连环计,民愤兼残弱。千牛刃其角,万敌死城郭。
《王窃民心》-田单
乡叟涉淄寒,兴遇安平君。解裘而衣叟,襄王恶之闻。
臣善为君善,君窃臣馨芬。君心何所似,田间雨上云。
《田单遭忌》-田单
常伴君王侧,难免遭众忿,所宠臣九人,皆陷安平君。
幸赖田善举,貂勃报知恩,孰与文王乎?自始尊重臣。
《申君使秦》
秦王开武道,韩魏落千秋。楚恐秦兵举,遣使黄歇某。
侃侃天下事,实为楚雄筹。约亲两相安,一计解君愁。
1.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雀而食之。三月馀,饿死沙丘宫。主父定死,乃发丧赴诸侯。主父初以长子章为太子,后得吴娃,爱之,为不出者数岁。生子何,乃废太子章而立之。吴娃死,爱弛;怜故太子,欲两王之,犹豫未决,故乱起。
2.臣光曰: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雠!乌呼,楚之君诚得其道,臣诚得其人,秦虽强,乌得陵之哉!善乎荀卿论之曰:“夫道,善用之则百里之地可以独立,不善用之则楚六千里而为雠人役。”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
3.剧辛曰:“齐大而燕小,赖诸侯之助以破其军,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此长久之利也。今过而不攻,以深入为名,无损于齐,无益于燕而结深怨,后必悔之。”乐毅曰:“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黜贤良,信任谄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今军皆破亡,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祸乱内作,则齐可图也。若不遂乘之,待彼悔前之非,改过恤下而抚其民,则难虑也。”遂进军深入。齐人果大乱失度,王出走。
4.淖齿曰:“天雨血沾衣者,天以告也;地坼及泉者,地以告也;有人当阙而哭者,人以告也。天、地、人皆告矣,而王不知诫焉,何得无诛!”遂弑王于鼓里。
5.荀子论之曰:国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齐、宋献是也。
6. 挈国以呼礼义,而无以害之。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然扶持心国,且若是其固也。之所与为之者之人,则举义士也。之所以为布陈于国家刑法者,则举义法也。主之所极然,帅群臣而首响之者,则举崐义志也。如是,则下仰上以义矣,是基定也。基定而国定,国定而天下定。故曰:以国济义,一日而白,汤、武是也。是所谓义立而王也。
7.德虽未至也,义虽未济也,然而天下之理略奏矣,刑赏已诺信于天下矣,臣下晓然皆知其可要也。政令已陈,虽睹利败,不欺其民;约结已定,虽睹利败,不欺具与;如是,则兵劲城固,敌国畏之;国一綦明,与国信之;虽在僻陋之国,威动天下,五伯是也。是所谓信立而霸也。
8. 挈国以呼功利,不务张其义,齐其信,唯利之求;内则不惮诈其民而求小利焉,外则不惮诈其与而求大利焉。内不修正其所以有,然常欲人之有,如是,则臣下百姓莫不以诈心待其上矣。上诈其下,下诈其上,则是上下析也。如是,则敌国轻之,与国疑之,权谋日行而国不免危削,綦之而亡,齐、薛公是也。故用强齐,非以修礼义也,非以本政教也,非以一天下也,绵绵常以结引驰外为务。故强,南足以破楚,西足以诎秦,北足以败燕,中足以举宋,及以燕、赵起而攻之,若振槁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戮,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无他故焉,唯其不由礼义而由权谋也。
9.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