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行第989章---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博客)
标签:
红石峡金山滴水寺藕塘令狐山庄卧龙山 |
分类: 漫行天下 |
定远县,位于江淮中部,安徽省东部。定远古有"境连八邑,衢通九省"之誉,现仍为中国南北要冲。



















藕塘烈士陵园位于定远县东南30公里的皇甫山西麓的藕塘镇。抗战时期,这是淮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陵园内有藕塘烈士纪念碑、烈士塔和藕塘革命纪念馆。藕塘革命纪念馆主要陈列刘少奇抗日战争时期在藕塘地区革命活动的史料,皖东军民与日军浴血奋战的历史照片、实物,为革命牺牲和作出贡献的著名烈士遗像、遗物及《烈士英名录》,记载了1万多名为国捐躯的先烈英名和可歌可泣的事迹。 藕塘烈士陵园和中原局旧址被列入中国100家红色经典景区








定远古城其实只是一处仿古建筑群,以美食为主









三眼井、古名依旧的“冶溪街”、已经易人的李鸿章当铺、传说中佳人云集的美人巷、形似裤衩双分的裤裆街、三座山墙围合的三山夹一井。

1984年,省交通厅拔专款组织人力挖掘西头一孔的下方,果然见到桥下有红石板桥, 并有石碑、铭文
,另发掘出保存完好的箭镞等器物,后因雨淤泥复平,没有继续挖掘。“桥上桥”实是汉、宋、明桥梁艺术的综合遗产,堪称华夏一绝

公元209年七月,曹操亲率大军自涡河入淮河,自洛口入洛涧(今名窑河),驻军于洛涧东岸“冶溪(炉桥乳名)”,重新整顿军队,尤其是训练水军。曹操具体看中冶溪这个地方有两个因素:其一是自古一江春水向东流,而“冶溪”水是自东往西流的,曹操认为逆水必主贵,铸造兵器不生锈,于是在此屯兵铸器(今天看来,“冶溪”地处江淮分水岭西南侧,水往西流,纯属水往低处流的自然现象)。其二是“冶溪”东靠高岗,西北两面临古阳陵大泽(今高塘湖),南近洛涧、三面临水,一处高阜。此处水可行舟练兵,陆可驻军习武,西南经淝河可达合肥,北可沿洛入淮,西折入寿。
' C) z) h X4 j
曹操率部到冶溪以后,一方面加紧操练水师,。一方面在此建烘炉百余,采集莫邪山佳石,利用村畔之水,打造冶炼兵器,使这个古邑成为曹操三次伐吴的后勤部。筑炉冶金的同时,曹操为了打通东西交通要道,缩短“冶溪”至寿州的行程,在洛涧河汊上,从东向西修建大小不等十八座桥梁,架起水上长城,一直通往现今淮南市九龙岗,最东最大的一座便是现在的五孔桥了。从此,滁州、和州等地通往寿州的陆路官道,缩短行程五十里,这是曹操造福于淮南人民的一大贡献
。
因曹操在此铸造兵器,造炉百台,修桥十八座,“冶溪”亦因此俗称“百炉桥”久而久之,便被人们简称为“ 炉桥”
了。而“冶溪”的本名倒被人们遗忘了,这便是我们今天所称炉桥地名的由来。













定远县拂晓乡境内有一座山叫大洪山,又名大横山,山高海拔234米。其山东南处有一处特殊地貌——“丹霞地貌”,面积约2平方公里。定远“丹霞地貌”为华东地区少有、安徽独一无二,整片地貌形状各异,如黄山的72峰。色泽呈赭红色,结构非土非砂亦非岩石,又似乎兼而有之。有的地方因长年风吹日晒,显得板结、坚硬,叩之有声;有的地段被岁月的凿刀雕刻成某些物体形状。愈往上攀,沟壁愈松软。每有山洪冲击,山体还会继续垮塌、剥落,使“红沙沟”向前向上伸延。山坡的另一面剥脱了所有的植被,敞露出丹红色的山体,充满了野性和粗犷之姿,犹如“赤壁”。







令狐山旅游风景区位于定远县藕塘镇东南的皇甫山西麓,东依将军峰、西接东园民居、面连营盘山、北滨大沙河,与藕塘老街隔水相望。总面积3300亩,海拔94米,景色宜人,分为四个景区:清流湖景区,塔山景区,南苑景区,东湖景区。集湖光山色、流水、花卉、果林等自然景观为一体,融
宝塔、寺庙、诗词瀚墨和现代建筑等人文景观于一身的多功能生态型的国家森林公园。相传汉代,令狐山上就建有寺庙;唐宗相继增建子伯祠、碧霞宫、庙宇辉弘、香火颇盛。千百年来,农历每年三月十五,碧霞元君(俗称黑奶奶)神座前,络绎不绝的八方香客,顶礼膜拜。东汉楚相令狐子伯,少年避难读书于此,其称相后为酬谢藕塘父老和僧人教养之恩,于庙后山巅兴建七级浮屠,名曰“文峰塔”,后人为怀念子伯而易名“令狐塔”。景色宜人的环境,令许多文人墨客驻足留连,呤诗作赋
这个风景区目前是私人承包的。门票20




藕塘烈士陵园位于定远县东南30公里的皇甫山西麓的藕塘镇。抗战时期,这是淮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陵园内有藕塘烈士纪念碑、烈士塔和藕塘革命纪念馆。藕塘革命纪念馆主要陈列刘少奇抗日战争时期在藕塘地区革命活动的史料,皖东军民与日军浴血奋战的历史照片、实物,为革命牺牲和作出贡献的著名烈士遗像、遗物及《烈士英名录》,记载了1万多名为国捐躯的先烈英名和可歌可泣的事迹。 藕塘烈士陵园和中原局旧址被列入中国100家红色经典景区








定远古城其实只是一处仿古建筑群,以美食为主


金山滴水寺庙始建于南北朝建设中的金山滴水寺时期,位于西卅店镇青山村大金山深处,该寺与凤阳禅窟寺,定远莫邪寺等齐名,系中九华系列文化中心之一,千百年来,香火一直非常旺盛,文革期间寺庙虽遭到破坏,但寺庙遗址清晰可见,有坐禅洞,信徒敬香,石台阶遗迹,以及一棵高15米枯死的千年银杏树,寺庙虽已面目全非,但敬香者仍近千人。近年来九华山乔觉禅林主持广信大师以及江苏高淳,安徽宣城寺庙主持释果海大师,他们热衷于家乡的公益建设,三年来他们俩共捐助家乡善款数十万元,二位大师在察看了滴水寺遗址后,决定筹资恢复重建滴水寺。为满足广大信教者的需求,发展佛教文化旅游事业,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眼井、古名依旧的“冶溪街”、已经易人的李鸿章当铺、传说中佳人云集的美人巷、形似裤衩双分的裤裆街、三座山墙围合的三山夹一井。

“百炉桥”。古桥已非三国时模样,时至宋代,淮河倒灌,泥沙淤塞,河床升高,沼泽变成洼地、古桥没于泥下,人们便在原桥墩上重建七孔红石板桥,故有”桥上桥”之称。到了明代,又因同上原因,特在宋桥基础上加高成五孔砖石拱形桥。今日所见之桥,因河水漫溢,只达西岸一岗,岗下尽为沼泽。近年来为便于车辆通行,桥南覆土加宽,古桥变成了半边桥梁半边土岗的混合建筑。古桥长4.5米,宽3.7米,高4.35米,部分砖横头有阳文“桥”字,白条石栏杆上刻有莲花纹饰,所有榫缝之间均塞有铁片,非常坚实。桥两头原有碑刻十余方,现在已经看不到踪迹了。

炉桥镇位于定远县西部边陲,地处三市三县交界处,地处水陆交通要冲,自秦汉前就是冶水(窑河古名)之滨人口密集的一大聚落,因冶水所经,故名“冶溪”,是旧曲阳侯国属下的古邑。说来话长,公元208年十二月,赤壁大战,曹操军队不习水战,且瘟疫盛行,被孙权刘备联军大败于赤壁,被迫退军。
经此一役,曹军元气大伤,曹操开始调整战略 :要得到江东,必先取得江淮,要得到江淮,必先要确保淮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