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龙沙中心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2010-05-25 11:13:26)
标签:
杂谈 |
分类: 学校管理 |
根据市委、市政府建设“五个校园”和万州区“五大校园”的总体要求,为了切实加快我校“数字校园”建设的力度,实现教学、管理过程和模式的全面信息化,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上级要求及时代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万州区教委“五个校园”建设的总体部署,以“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教师施展才华搭建平台”的办学理念为指导,全面建设数字化的管理、教学、科研和生活环境,通过硬件建设和应用培训与研究工作,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育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为广大的师生员工提供健康便捷的生活服务,打造农村学校一流“数字校园”。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
2、坚持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生活和管理服务的原则。
三、总体目标
龙沙中心小学数字化校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设一流的数字化网络环境、数字化的教学资源环境、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环境、管理工作环境,实现数字化学习、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生活,创建数字化虚拟空间,实现学校的信息化和现代化。2013建成区级数字校园合格学校,2014年争取建成区级农村数字校园示范校。
四、具体任务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数字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
数字化环境:数字化校园的硬件基础。包括:覆盖全校,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高速校园网络;数字化广播系统和电视系统;数字化多媒体制作、演示系统;建立建全满足教学需要的计算机机房、数字化阅览室和多媒体教学系统等。
数字化管理:指校务管理系统,包括办公、人事、教务、校产等管理子系统。
数字化学习:指数字化校园软件平台和资源两方面。建立先进实用的应用平台和应用系统。包括:校园信息发布系统、校务管理系统、教育教学系统、学生自学平台、家校联系平台、实验图书管理系统和生活服务系统。
加强现有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工作,不断开发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重视现有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工作,把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传统媒介的信息资源尽快数字化。加强各类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包括教育教学资源库、科研资源库、管理资源库、学生信息库、数字化图书馆等涉及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信息资源库。积极开发基于WEB、FTP等技术的各类网络信息资源,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为学校、社会和家庭提供优质服务。
数字化科研:主要规划科研项目管理、科技图书情报查询。加强教科研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加强科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研究过程的管理、著作成果的管理。
具体实施规划表见附件。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2010年3月---5月)
主要任务: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举行启动仪式,筹备相关资料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5月---2013年6月)。
按照《重庆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评估指标》逐一落实。按时考核奖惩。
第三阶段:自查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0月)。
对照《重庆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评估指标》逐条对照检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三阶段:整改落实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对自查阶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其原因,确定其整改措施进行整改,整改的同时进行再创新,并上报验收材料。
第四阶段:验收阶段(2014年1月---2014年3月)。
对此项工作的各种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装订,迎接上级验收。2014年迎接市区级验收。
五、“数字校园”工作措施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含区级信息化建设和学校信息化建设两个层面,涉及基础设施、信息资源、重大应用、标准规范、法律法规、人才培养、技术攻关等各个方面,渗透到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的各个环节,影响和决定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与走向。为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超常规的发展思路予以推进,才能保证目标任务的完成。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为保证创建工作的落实,学校决定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1.创建领导小组,组长:付绍荣;副组长:崔建军、邓时明;成员:黎建龙、晏银果、夏选超、付博、姜学珍、易山、彭善凤。
2.硬件设施建设小组,组长:付绍荣;成员:崔建军、邓时明、黎建龙、夏选超、晏银果、李元界。
3.技术监督与维护小组,组长:夏选超;成员:汤纯才、夏志权、李元界、吴永祥。
4.应用培训与研究小组,组长:姜学珍;成员:教导处,教科室,学科教研组和年级教研组长。
序号 |
系统名称 |
保管及使用人 |
1 |
校园网络系统 |
教育技术处 |
2 |
学生计算机网络教室 |
信息课教师 |
3 |
多功能教室 |
教导处 |
4 |
“班班通”设备 |
各班主任 |
5 |
校园电视系统 |
德育处与少先队 |
6 |
校园广播系统 |
德育处与少先队 |
7 |
校园安全监控系统 |
安全办 |
8 |
数字校园业务应用系统 |
各科室 |
(二)加大投入,保障建设需要
(四)加强培训,打造人才队伍
1、学校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教职工和技术人员的培养培训工作。
(五)强化责任,建立奖惩机制
1、每月上旬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总结前段工作,归纳成绩和问题,指导推动下一段工作。
2、由创建领导小组对各创建实施小组进行考核。创建工作成效好的要通报表扬,年终评选出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经创建领导小组研究,予以重奖。创建工作不力,达不到要求的部门和个人,要通报批评,要与评选各类先进、职称、期末奖金等级评定等挂钩。
万州区龙沙中心小学
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日
附件: | 万州区龙沙中心小学“数字校园”实施规划表 | |||||||
序号 | 任 |
龙沙中心校 | 龙古完校 | 资金 | ||||
数量规模 | 完成时间 | 数量规模 | 完成时间 | 单价 | 小计 | |||
1 | 学生计算机网络教室(含数字阅览室) | 2间。100台(12:1) | 2012年 | 1间。50台(12:1) | 2013年 | 2500 | 375000 | |
2 | 班班通工程 | 24班,液晶电视机、计算机、实物展台 | 2012年 | 12班,液晶电视机、计算机 | 2013年 | 7500 | 300000 | |
3 | 校园网络系统 | 一台独立服务器,建立中心校网站,12MB光纤。 | 2012年 | 6MB光纤 | 2013年 | 30000 | 30000 | |
4 | 多媒体教室 | 1间。配备投影机、实物展台、计算机、讲台、音响(含桌椅)。 | 2013年 | 1间。配备投影机、实物展台、计算机、讲台、音响(含桌椅)。 | 2013年 | 40000 | 80000 | |
5 | 校园数字广播系统 | 连接到学校的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 | 已完成 | 连接到学校的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 | 2013年 | 10000 | 10000 | |
6 | 校园数字电视系统及闭路电视系统 | 校园电视台接入到教室、功能室 | 2012年 | 闭路电视系统 | 2012年 | 80000 | 80000 | |
7 | 校园安全监控系统 | 1个视频监控点 | 2012年 | 1个视频监控点 | 2012年 | 50000 | 50000 | |
8 | 数字校园业务应用系统 | 校务管理平台 | 学校办公、教务、科研、档案、图书等全部实现电子管理。 | 2013年 | 20000 | 20000 | ||
9 | 科研 | 三年完成区级课提研究1个 | 2014年 | 20000 | 20000 | |||
10 | 资源库建设 | 三年时间初步建成服务教育教学的资源库。 | 2013年 | 20000 | 20000 | |||
11 | 教师培训 | 三年完成300人次的相关培训,专职人员2人,并取得相关培训合格证。 | 2014年 | 20000 | 20000 | |||
12 | 制度建设 | 制定数字校园发展规划;三年完善设备管理使用制度和服务措施,建立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工作考核奖惩制度。 | 2010年 | 10000 | 10000 | |||
13 | 示范校 | 争创区级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示范校 | 2014年 | 10000 | 10000 | |||
合 |
1025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