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访谈:关于性别公正

(2012-03-08 13:46:03)
标签:

杂谈

分类: 当下评论
摘要:我主张让男性知道:性别公正将有利于男性的权益。我甚至建议改为“性别公正”日,也不是性别平等,性别平等容易理解为,女人有多少厕所,男人就有多少,男人干多重的活,女人也能干,这种忽视生理差异的女权,走得太远。另外,无条件为女性的弱者身份、道德堕落辩护,恐怕也无助于改变性别生态。

http://zhibo.qq.com/mbask/3006/index.html 腾讯应景的一个微访谈

步月_阳光灿烂:#国际妇女节# @张晓梅 @彭晓芸 关于这个节日,您如何理解其意义,有没有什么寄语?

彭晓芸: 腾讯的各位朋友大家好!妇女节是国际上关于关注妇女权益而设定的一个节日。但是,在中国,一切的词汇,都有可能被污名化,这一点很遗憾,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在思想力上的贫瘠,才会用“三八”来骂人,甚至导致了有些人都不愿意过这个节日。其实它也并非节日,而是一个提醒我们关注性别公正的日子。


腾讯公益眼:#国际妇女节#昨天有新闻“全国政协女委员妇女节前探望安徽拒绝求爱被毁容的少女”,@张晓梅 老师也去了,请问当时的感受是什么?同时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彭晓芸 两位老师如何看待“求爱被毁容”的现象?除了伸出援助之手,应如何杜绝?

彭晓芸: 极端事件在任何一个社会都偶有发生,不能由此推论到社会现象。但假如结合两性关系当中的所有极端行为来看,可能跟整个社会缺乏“爱的教育”“人格教育”相关。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人格养成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但是,往往有些家庭对此无能为力,而学校又追求升学率,并不能很好地提供人文关怀教育。


--铭立场--:#国际妇女节#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张晓梅 @彭晓芸 三位老师是很多女性朋友的偶像,那请问谁是三位老师的偶像呢?为什么?

彭晓芸: 偶像是一个坏掉了的词,慎提。被偶像也不是什么好事情。如果问,谁对我的影响最大,可能是阿伦特这样的女性思想家。我系统地反思过中国女性和西方女性的差异,我发现,西方女性所欲求的,是更为开阔背景下的深邃思想和人格魅力,而中国的女性思想家甚少,偶有女性思想者也会被社会所排挤或妖魔化。


腾讯公益眼:#国际妇女节#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秦老师, @张晓梅 @彭晓芸几位老师对“美丽”的定义是什么?@张晓梅 老师以前提出“中国美”的概念能够解释一下吗?

彭晓芸: 1、我认为目前中国社会在消费主义的裹挟下,对女性的审美极为单一,停留在将女性物化的“花瓶”审美阶段。大概很少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赤裸裸地公开地宣扬对女性的年龄歧视,我记得开心网有个帖子转得疯狂,说女人27岁以后就报废了。这些恐怕在性别公正已经成为政治正确的西方国家,是极为少见的。

彭晓芸: 2、美丽是什么?我常开玩笑给自己贴标签,说自己“嗜书贪食好色”,这是一种调侃,我的意思是,在审美这个维度上,男女皆然,过分地强调女性才是审美的对象,是一个不健康的社会才有的倾向。在纯然视觉的审美上,男女都有希望让人赏心悦目的愿望。但如果说男女什么美最持久?我以为是一个人的人格魅力。


青椒翔-真相帝:#国际妇女节#妇女节是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提出的,那时候妇女权益不被保障,今天其实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女性和男性一样参与公共生活。还保留妇女特权,是不是另外一种不平等。

彭晓芸: 您指的所谓解决问题,是指妇女的选举权和工作权。但中国社会的性别不公正现象,普遍地存在于公民的价值观系统,存在于我们的政治体系当中。1949年以后所提的妇女顶半边天的男女平等,是自上而下的性别运动,它只是政治的一种需要,而真正的性别公正,应当植根于自下而上的公民运动,但中国极滞后。


陈菲:#国际妇女节#“幸福建设纳入官员政绩考核”的建议各位老师是否认同?“幸福感指标”又该如何和政府考核挂钩?@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张晓梅 @彭晓芸

彭晓芸: 我不认同这种考核的提法。政治只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并不需要包办公民的幸福,它只是提供通往幸福的平等管道而已。这样的提法问题在于中国还是介于人治和法制、德治和法制之间,政府并无清晰地意识到政治伦理也有边界,它应当退出干预公民道德生活的这一领域。


陈菲:#国际妇女节#@张晓梅 老师是我国的美容行业唯一的政协委员,去年您提了一个提议,就是要把“三八”妇女节改为“女性节”,或者是“女人节”,为什么要提这个提议呢?提议没有通过是否放弃?@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秦老师和@彭晓芸 两位老师如何看待?

彭晓芸: 1、今天很遗憾,参与访谈的都是女性。我一贯推崇,性别公正与性别平等的微妙差异,性别公正在于也并不回避反思女性的现有问题。譬如以弱者自居放纵德性上的堕落,有些女性在追求物质欲望上不惜与潜规则合谋,这是值得反思的。把性别公正搞成是女人唱独角戏的节目,其实并不助于达致真正的性别公正。

彭晓芸: 2、我甚至建议改为“性别公正”日,也不是性别平等,性别平等容易理解为,女人有多少厕所,男人就有多少,男人干多重的活,女人也能干,这种忽视生理差异的女权,走得太远。另外,无条件为女性的弱者身份、道德堕落辩护,恐怕也无助于改变性别生态。我主张让男性知道:性别公正将有利于男性的权益。


步月_阳光灿烂:#国际妇女节# @张晓梅 @彭晓芸 您觉得成功女性的定义是什么?

彭晓芸: 人格独立,活得有尊严,遵循自己内心深处的追求,富有社会责任感。


蔡芬:#国际妇女节#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张晓梅 @彭晓芸 在女权主义面临困境的当下,你们认为女人的出路到底在哪里,真地就陷在波伏娃的圈子中出不来吗?

彭晓芸: 我写过一篇文章,说的便是《一种走向歧途的女权主义》。中国社会由于公民意识匮乏,有些议题,一旦你扔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受众接受起来并不充分,甚至还产生极化思维。因此女权主义的话语策略相当重要,要使国内这批没有经受过公民通识教育的读者理解性别公正,必须照顾到受众的接受能力。


草民万岁万万岁:#国际妇女节#请问中国社会目前的家庭暴力问题是什么状况,如何解决家庭暴力问题?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张晓梅 @彭晓芸

彭晓芸: 家庭暴力的立法,以及有专有机构进行救济非常重要。这相当程度上必须改变中国社会“家丑不外扬”的陈旧习惯。一方面,国人毫无隐私意识,经常不自觉在公众场合披露他人或自己的隐私,另外一方面,国人却在个体权益方面认知不足。一旦涉及暴力,且个人无力解决的时候,已经不是隐私,而是社会问题。


普罗旺斯:#国际妇女节#@张晓梅 老师今年提出三八节提案“谁承担得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是否和去年提的“丈夫给妻子付工资”的议案类似?为什么会有这样类似的提案?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彭晓芸 两位老师是否赞同?

彭晓芸: 家务劳动的经济价值,应当由国家和社会承认,而不是丈夫,夫妻之间的分工协作,应当由婚前协议以及婚后的内部协调解决。立法无法干预到公民的私人生活方式,但是,立法和政策杠杆可以考虑性别公正,譬如以家庭为单位计算税收,这些西方国家也已经有一套比较成熟的操作规范,完全可以参考。


邓成:#国际妇女节##国际妇女节#@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张晓梅 @彭晓芸 女人如果不传宗接代,传统家庭很难接受,几位老师如何认为?也有很多人选择丁克家庭,不要孩子,各位老师认同吗?这是否算是一种思想的进步?

彭晓芸: “个体化”将是一个全球化的趋势,所谓的个体化,即个体的权利更为彰显,人们日益按照个人的需要设计人生的逻辑和轨道。你看看台湾如今的生育率,已经非常低,不婚女性比例也很大。这不是什么进步或退步这样简单的划分可以解释的。当女性从为他人而活,转而为自己而活的时候,她们有权利作出各种选择。


草民万岁万万岁:#国际妇女节#怎样看待前段时间发生的“占领男厕”活动?这是否会促进女性地位的提高?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张晓梅 @彭晓芸

彭晓芸: 这个运动在台湾发生过,是民间女权运动的一部分。中国对社会运动极其陌生,甚至排斥,其实社会运动的要义在于,它以新鲜的行动模式来呈现一个深刻的社会议题。这个占领男厕的行动,就是有新鲜的行动剧码,以此来吸引社会关切厕所布局这样严肃的社会话题。


王小鱼好姑娘:#国际妇女节# @张晓梅 @彭晓芸 很多人说其实中国女性的地位在国际上来,已经很高了。从60-70年代穿着解放服跟男人一起干活开始。中国女性就和男人是平起平坐的地位。你们觉得呢?

彭晓芸: 这完全是一种误解。譬如中国女性就业率也许不低,但这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一种无奈选择,即很多女性即便愿意做家庭主妇,她们也会由于经济压力而选择工作。工作并不是一个衡量性别公正的唯一指标。全面地衡量,中国在性别问题上的落后,一是价值观上的扭曲,低贱价值观四处横行;二是制度缺陷。


草民万岁万万岁:#国际妇女节#请问三位老师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个人认为南方女性普遍偏阴柔,北方女性偏泼辣?请问老师怎么认为呢? @张晓梅 @彭晓芸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彭晓芸: 南方北方的提法也许在外表特质上有所体现,这跟遗传学相关。但和性格及价值观无关。一个性格泼辣的女性也有可能有着全盘男权思维的落后价值观,一个温婉柔和的女性,也可能有着很进步而独立的价值观。价值观主要是和知识结构、个人阅历、视野等等相关,与地域的关系很小。


八角鱼:#国际妇女节#今天三八妇女节,女人过得真闹热。美女委员@张晓梅,还有美女公知@彭晓芸微博妇女节。可怜俺们男人,委屈向谁(诉)

彭晓芸: 谢谢诸位,今天时间到了,未能一一作答,抱歉。关于性别压迫中的反压迫,待议。其实这也是我特别强调的一个方面,女性的强大、独立是有益于男性的。你看看奥巴马、马英九选择什么样的女性作为太太就知道了。他们都不热衷选择宠物型的花瓶女人,为什么?因为女性的强大可以给男性精神上的鼓励和帮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