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媒人职业共同体的休戚与共

(2010-08-24 13:30:51)
标签:

杂谈

分类: 当下评论
  传媒人职业共同体的休戚与共
  
   进入这个行当,尤其是对生存于新闻富矿的中国媒体人来说,新闻理想主义是一道几乎永不褪色的光芒,可以罩住一代代有着文艺青年标识的传媒人,仿佛这就是通往“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职业荣誉的坦途。
  
  抒情、歌唱乃至词句优美的呓语,是文人式的中国新闻人不自觉的路径依赖,我们太清楚把笔锋对准哪里便可获得立场先行的道德优越感,我们太善于拿捏分寸地以冒险的姿态赢得喝彩,姿势摆得漂亮了,我们常常对自己的正义化身信以为真,唯独对于事情细部和人性的复杂性缺乏想象,对智识和真理的探求缺乏热忱。
  
  中国式明哲保身彰显的是圆融和谐的处世“智慧”,慎言慎行的古训到了掌握话语权的媒体人这里,最容易演绎出一种利益最大化的低风险、便捷式“职业套餐”,我们比任何人更娴熟地操弄话语和设置议程,但也可能因此而距离真相越来越远,甚至失去自我纠偏、互相观照的清醒,小圈子式的画地为牢阻止我们以坦荡的心态审视自我及这份职业的罪与罚。
  
  自省的障碍,多半源自这样一些理由:生存已经如此艰难,如果不小心多收了三五斗,也是情有可原的;自由如此有限,职业规范和自律便也无从谈起;总之就是,空间已经如此逼仄,即便错了,也是对的。我们陷入了道德的相对和职业伦理的模糊当中,在一个虚化的背景之下,摸黑前进。
  
  当有一天,有人如同英雄般振臂一呼,我将摒弃那些利益的诱惑,我将不畏惧逃亡天涯,“我为报社的气节感到自豪,为同仁的气节而感动。”我们犹如看见了久违的“神话”,为如是一种本来只是职业规范底线的坚守而震动,这是长久的沮丧和颓败之后的一次难得的雀跃,也是众多或无愧或汗颜的个体对职业共同体尊严的一次确证。
  
  底线在退却,但也在寻找新的策略前移,还记得那险些被劳教的记者,因了媒体人的守望相助而免于牢灾,事隔不久,那表现截然不同的另一家媒体,凭着作为集体的担当和对员工的负责,赢得了超值回报:不仅仅是物质的鼓励,更是媒体公信力、影响力的巨大提升。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倘有所谓职业共同体的存在,对于不收不义之财的报社和记者,应该推动他们从读者和业界那里获得尊重和高额回报,而那些被官本位禁锢着、不惜以谎言掩盖自己的怯懦和自私的,则应当被严厉地告知:犬儒并非一本万利,犬儒是有代价的。
  
  恰如1996年通过的美国职业新闻工作者协会的道德准则所提出的那些对从业者的道德律令或职业规范所主张的,开启民智既是正义的先导也是民主的基石。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就是通过追寻真相和提供公正、全面的新闻报道来开启民智,以不断朝着正义与民主的方向迈进。无论是应对外在的压力和管制,还是职业共同体内部健康而坦率的批评与论辩,这样的均衡机制和神圣使命,唯有开放式而又超脱于个体及单位利益的行业协会可望达致。

                                                               《青年记者》2010年8月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