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轮到它的第五个周期。今年是明朝灭亡的第三百周年纪念了。……甲申三月十九日,崇祯死难之后,还有南京弘光、福州隆武、肇庆的永历,直至康熙元年(一六六三年),永历帝为清吏所杀,还经历了一十八年。
然而甲申年,总不失为值得纪念的历史年,规模宏大而经历长久的农民革命。在这一年,使明朝最专制的的王权统治崩溃了。而由于种种的错误却不幸换来了清朝的入主。人民的血泪更潜流了二百六十余年。者无论怎样也值得我们回味的事。
宋李两人评明政和佛教的话极有意思。
《小史》
伪军师宋矮子同制将军李岩私步长安门外,见先帝柩前有二僧人在旁埇经,我明旧臣选以伪职者皆锦衣跨马,呵马经过。
岩谓宋“何以纱帽反不如和尚?”
宋曰:彼得纱帽原是下品,非和尚之品能超子若辈也!
岩曰:明朝选士,由乡试而会试、会试而廷试,然后亲政候选,可谓严格之至矣,何以国难有事报效之人不多见也?
宋曰:明朝国政,误在重科举循旧格,是以国破君亡鲜见忠义。满朝公卿,谁不亲朝廷。高官厚禄。一旦君父有难,皆各思自保。莫新进新进者曰:“我功名实非容易,二十年灯窗辛苦才博得纱帽上顶,一事未成焉有即死之理?”此制科之不得人也。而旧任老臣又曰:“我官居极品,亦非容易,二十年仕途由此,方得这地位,大臣非止一人,我即独死无益。”此资格还得人也。二者皆谓功名是自家挣来的。所以会悟感戴朝廷之意。无怪其弃旧事新,莫不相关也。可见如此用人,原不显朝廷之恩,及欲责责其报效,不亦愚哉。更在权势之家,徇情之进者,养成傲慢。味贪痴不知孝第,焉能忠烈。又有富豪之族,从寅缘而进者,既费白镪思权子母,未习文章焉知忠义?此迩来取士之大弊也。当事者常足矫其弊而革其政,则朝无幸位,而野无遗贤矣。
岩曰:适见僧人敬礼旧主足见其良心未泯,然则释教亦所当崇欤。
宋曰:释氏本夷狄之裔,异族之教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不惟愚夫俗子感于其术,及至学士大夫,亦皆尊其教,而趋习之。偶有愤激则被剃而避是非。忽值患难,则入空门而忘君父。丛林宝刹之区,悉为藏奸纳叛之蔽。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以布衣而抗王侯,以异端而淆政教怠慢之风,莫此为甚。若说咏詠经有益,则兵临城下之时,何不咏经退敌?若云礼忏有功,则君死社稷之日何不礼忏廷年。此释教之荒谬无稽,而徒费百姓之脂膏以奉之也。故当其人而火其书,驱天下之游惰而惜天下之财费,则国用自足而野无游民矣。
岩以为是,遂与宋成莫逆之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