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从海归派创业者的角度看创造性思维
(2024-03-07 10:57:23)
本人忘记从哪本书摘录一段对创造性思维六种解释,提出来供大家开拓思路。
1、创造性思维起源于两种不相关的事物的跨界联系,常被人们称为异想天开、痴人说梦。而往往正是这种臆想被人用一种人工创造性思维联系起来的构件,形成系统的工程化设想。如飞机、汽车、拖拉机、蒸汽机。
2、源于一种常人见惯不怪的生活现象。或物理或化学的现象。如阿基米德的浮力定理;由于一个职员在休息间偶然的喷射的咖啡液触发灵感,发明了喷墨打印机;由于水壶沸腾顶开壶盖,由此产生了蒸汽推动力发明了蒸汽发动机。由于执着的追求才会遇到适应机遇中
碰撞出火花,是从生活中得到启示。
3、来自灵光一闪的对接:当人们在集中在某一种问题中困扰中百思不得其解时,一种观念的启示,触发了久已潜伏的灵感,自此诱发起一连串的联想。这就是厚积薄发的原理。其实下意识并非有意识的搜集,而是在休闲在转移目标。然而实际上人的大脑利用本能在进行下意识系统分类。处于准备状态。厚积实际上就是准备状态。
4、逆行思维置换角度:当我们解决不了问题处于矛盾重重时,我们不妨将矛盾双方更换方位。如利用甲方解决乙方矛盾。但是难以解决。不妨我们按住甲方着手解决改变乙方。或是改变第三方。因为人们往往习惯于惯性思维,按常规办事。
5、集中思考某一重点。我们知道化学工程计算合成方式。但美籍华人科学家张克忠撰写的了扩散原理。抓住这一特点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研究,最后形成了一次为题系列理论。此后国际科学界以此为指导,为化学和化工业的科研实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6、两种不同的创新理论:一种是渐近性创新。就是改良改进性创新。如在某种设备上进行技术改造,以提高效率,简化流程,节约生产成本。此类较为稳妥,创新循序渐进促使一些小发明专利诞生。但是此类创新犹如一层窗户纸,一捅即破。所以不久便会由众多同行模仿。另一类创新属于破坏性创新。它并非在原有基点上生发,而是以同样结果为目标,重起炉灶另辟蹊径。如晶体管取代半导体、而电子芯片集成电路取代印刷电路版。电脑取代计算机,复印机取代印刷机,微波炉取代电烤箱等等。
建议我国的智能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创新思维模式,以此生发基础原理架构,设计出异想天开性创意。有了创意便是主体结构。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