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学理论看,诊断中的望(观察)闻(嗅觉)问(询问)切(号脉、摸脉博)是中医大夫的四种手段。有经验的中医会从以上四种角度按正常人与病患者的面相身体形态,身体口器中散发气味、询问患者本人以及陪同亲属本人感觉与外部观察身体精神症状、最后摸脉(用自己三根手指搭在患者手腕以下三寸处,称为寸关尺三步脉)。号脉有沉脉与浮脉两种。一生的手指感觉沉脉为血脉浮脉为气脉。当血液流动时会随着脉搏的跳动起伏变幻而气脉则是呼吸心脏的动态。人体的生命自然会在沉脉和浮脉两条线路上有所反馈。身体某处流速放缓或正常或过急都会在脉象中表现出来。所以中医大夫会通过经验和时间差感觉到身体中哪个部位出现问题。而通过王、闻、听已经确定患者的初步部位,直至号脉就是确定血液通过脉搏流经该位置的状况。
而从中医角度看心脏、肝胆、脾、肠胃、肾膀胱、肺等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一旦某个部位出现功能性障碍必然导致其他部位瘫痪至少怠工。但是个人的身体反应有所不同,而主导在气血之间。人的脉搏代表着心脏肺部循环系统,由神经系统体现。而血液循环系统是通过血压血流动态体现,当血流经过一个脏器时或是强有力或是虚弱勉强,或是发生淤堵不畅。中医大夫会时时问诊,出诊,这是因为每位患者在经过一段治疗后体内状况会发生变化,血流和脉搏跳动的频率周期状况或有所改善,或没有变化,或是逐渐恶化。这就是中医大夫的辨证施治。
中医大夫开具的药方通常是根据草药中热、寒与温性三类配置。所谓药食同源是因为人体内中的细胞组织和个各部位需要的氨基酸蛋白酶的成分不同,吸收能力有所差别。其实这和五脏六腑所谓的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毫无关联。从西医学角度讲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吸收的是蛋白质转化成的各类蛋白酶、氨基酸,无论何种颜色、什么形状都必须经过消化系统(胃肠道胰岛功能胃液转化为人体可吸收的物质)碳水化合物。消化不了的会从胃肠道直接排泄出去。同样,中草药单一种类食用如同食品一样,水泡也好蒸煮与食品搭配也好,只要浸透入食物中说明食品带有药性,至于形成碳水化合物,转为人体可吸收的某种蛋白酶氨基酸则另说。
中草药的疗效并不在于治病而在于调理人体机能。众多草药搭配的复合药方熬成药剂,主要是刺激胃肠道蠕动。从而对某些器官产生或补或泻的作用。其中有些药液中带有一定毒性,是会对某些器官产生损伤刺激。这是因为一些器官过于旺盛导致虚火过旺,压制住另外器官正常运作。如肝气过旺,心虚烦躁,自然会导致血液迸发。同样当肺气不足时呼吸急促,肢体乏力。补充气血的中草药单体功能就是补充蛋白酶的。气血不足和气血过旺就存在一个度的问题。所以有经验的老中医就是把握这种度和量,从而调节人体气和血的运转平衡。这通常是对于临时急症病状。而对于中长期病患者许多都形成惯式,老毛病。长期以来患者某些部位受损严重,且必须长期调养。所谓“养精蓄锐”就是指调养精力,培根固本,采用含有某些可转化为特定蛋白酶的食物补充某种营养素、氨基酸。忌口某些损伤或无益的食物。
其二、针灸经络刺激与人体感受体现。我们现代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往往掌握了许多针灸取穴的方法,这些也曾是中医学几十年临床经验。但现在中医临床采取的并不多,疗效也不大明显了。这是因为针灸采用的针刺疗法取穴是人体的神经交感部位,采用针刺只能影响神经周边,在捻针留针、醒针时产生效果,而且必须多针多部位配合,稍有偏差要么无效要么正中神经元造成神经受损。“聋子治不成治成哑巴”。除非手法异常准确穴位结合得当才使整条神经产生效果。
如果我们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把中医的经络穴位图线路与西医学的人体神经网络、人体的血管分布图重叠在一起,会发现许多地方的要点都是重合的。中医临床治病关键的取穴正处于神经与血管网络附近。而这些穴位正是影响血管和神经运行的交通枢纽或交叉部位。针灸取穴治病正是因为刺激下的血液循环与神经刺激才开始主动运动。包括气功的点穴都是取穴于人体的迷走神经中枢、昏睡穴。据一位练过武术的师傅说,武术学家的点穴并不是像电影中武者那样随意在人体上穴位上点。因为人体气血运行是有周期性的。在什么时间气血运行到哪里,点击穴位就可以封住穴道,这是有规律可循。点穴治病或是封住气血都是临时治病救急的有效方式。如毒虫毒蛇叮咬止血,防止血液循环到其他部位等。本人看过南京中医学院有关中医点穴法的一本书。当然中医点穴法应该比针灸疗法更为实用,但需要一定技巧指法。他用指法击打封住穴道后,可以导致血管塌陷阻断一部分血液和神经,造成局部瘫痪麻木。而经过一段时间弹性恢复血管神经自然畅通。这就是取穴封穴的原理。
其三:既是神经元反射区。其实早在二十多年前我国就有足底按摩反射区,更早有耳部神经反射区。这是中医学的说法,但西医又无法否认。如果在人体足底部耳部有神经反射区,那么手部也应有神经反射区。这说明这些都是神经末端最敏感区域,连通着身体的脏腑器官。而脏腑器官另一个端口就是大脑神经中枢系统。中枢系统同时也链接着人体肢体神经功能系统。那么我们可不可以通过神经末梢刺激在大脑细胞元神经网络寻找各个功能神经网的网址呢?完全可能。假如在某试验者头部覆盖上一顶布满十纳米的网格,上链接导线接入网络地图上,刺激某一功能区,那么该网络图标上必然有所显示。这是因为脑电波在常规运转,任何功能区受到刺激运动都会显示出该网址地点。同样,这样一顶由纳米网格编织近贴头皮的导线帽,在做任何运动时,功能区必然会产生连锁反馈。而正是这类功能区域的认定,会使我们治疗神经性疾病和精神忧郁症更有方案。
其四、对于毒品概念的科学应用。所谓“是药三分毒”。应该说但凡医疗上应用的所称之为药物都具备一定的毒性(即对人体细胞组织有损伤破坏性),否则它就不会入侵人体的组织机构进行消灭杀伤坏掉的部分扶持新生部分。同样我们现在公认的“毒品”一词是指那些导致人们吸食成瘾具有依赖性影响人体大脑神经中枢系统的麻醉以及亢奋药剂。这些微量药粉药剂可导致神经系统极度活跃亢奋舒张,甚至致幻。该药品在临床上被应用于手术麻醉、止疼抗奋剂上。如果我们辩证分析,所谓“毒品”用途难道仅有这些吗?既然它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亢奋,用于神经末梢尾端上是否可以起到同样作用?自下而上的影响神经中枢呢?同样,对于损伤已久的神经网络。对于阻断已久的神经两端使用它是否可以激活呢?既然“它”可以刺激神经元,同样它是否可以刺激胰岛素与多巴胺神经康复恢复呢?当我们把“毒品集中在成瘾者吸食上”,忽视了“毒品对于神经系统以及局部神经元的治疗刺激恢复作用”。在医疗上掌控“毒品”,让这类药物在局部定向神经区域内产生积极效果,可控性、可逆性是未来医务工作者主攻的方向。
仅供医疗工作者开发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