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路经楼兰》看英国探险家角度看一百年前的罗布泊古楼兰遗址(下)

(2023-06-23 08:30:25)
标签:

杂谈

历史

旅游

时评

文化

        作者继续写道:“1914年12月7日,我们从阿拉木霍家库勒到柴鲁特库勒。途中见到了的所有的浅湖都已干涸。尽管所走的新路更靠东,因而离洪水河床更近。
       12月14日,那天我们走了16英里。所经过的地方当时认为是现在塔里木河三角洲真正的边缘和北面,一度得到某早期三角洲注水完全贫瘠的沙漠之间的过渡带。我们整天都是在干燥的覆盖着盐的大小湖床上行走。湖床的最深处偶尔可见盐水池,清楚表明我们仍处在英库勒洼地之中。特大的洪水有时还能到达这里,但底土中的水分足够维持稀疏河生植物生长地区。行4英里多,就出现了接近强烈风蚀地形迹象,是罗布泊沙漠北部显著特征。”
       行约8英里进入一个狭长地带。那里生长着活芦苇和红柳。又走了3英里,遇到一行死胡杨。它们位于红柳丘之间。红柳也是死的,所在地是一条河床。
       经过另一个大干盆地后已是傍晚,出现一片低沙丘。隆起的风蚀埂和土台高达六七英尺;巨大的野杨树和红柳树干被晒得发白,大量散布在裸露的土地上。表明这里曾是片繁茂的河岸丛林。河岸生长着树林。裸露的地上散落大量的淡水蜗牛。继续前行约1、5英里,薄暮徐降临我们在一条高沙丘脚下扎营。上面覆盖着灰白的红柳从,有些死了,有些还活着。我们在一处感觉潮湿的沙子洼地中掘出一口井,仅5英尺深就开始出水。井中的水异常苦咸,连骆驼都不能饮用。这表明附近的地下水可能浸透了先前经过的富盐洼地。
         穿过侵蚀的古三角洲
     12月15日已走过了最近形成的湖盆平原,可作为引导点的K2柳丘之类已经不见了。前进了16英里,一路所见的连续不断的风蚀沟和拔地而起的砍土坎,脚下的土地非常坚硬。脚下是浅灰色的泥土,劲风雕蚀的雅丹自东北——向西南方向规则排列。雅丹之间的沟壑侧壁陡峭,深4——10英尺,沟与沟之间隔着的台地顶部也刻出网状浅沟,方向与深沟一致。显然是风驱动着流沙不断刻蚀,曾是地质时期湖底的地表,最后形成今天这种奇特的地貌。
       并非全都如此,有时仍可见到一些狭长地带积聚着流沙形成低沙区。没费多长时间,就发现这些流沙区往往都有死树林。通常自西向东延申,几乎每一处的胡杨林和红柳树干都枯萎灰白。无论是半躺着还是直立着,看起来都大致规则的排列成行。我曾多次在塔里木盆地冲积平原上顺河而行,发现野杨树通常呈现在河岸丛林的主体。无论大小走向都与河岸平行。这个观察结果同样适用于死森林带。在古代遗址和塔克拉玛干的其他地方,干涸的河道支流附近,经常碰到这种死森林地带。自然得出结论,我们那天每隔三、四英里碰到的这些死林带曾经是某早期三角洲的一部分。
       当有水时,树林其下面的灌木丛旺盛生长,有助于拦截并固定流经的细沙。在罗布洼地或塔克拉玛干,我看到现在所有河道沿岸的景象都是如此。当它们缺水死去,这层覆盖物仍将保持在衰落的丛林周围,保护着残余的枯枝和土堤免受侵蚀。这个过程塔克拉玛干的尼雅遗址与其他废墟中经常见到的本质是相同的。那里地方古木头、垃圾堆、灯心草棚栏和类似文物保护住了原居住地面上及其遗物。使它们没有被侵蚀到现在周围开阔地的高度。保持干涸的河堤河岸免受侵蚀,使渠堤得以保存也是这个原因。老遗址经常看到这种渠堤露出挖掘面许多。
         库鲁克达里西南面的这些支流河岸林带推断出后河岸,开始都是呈北西至南方向然后向东通往结有大盐壳的大洼地。事实证明,这个大洼地曾是整个库鲁克达里河三角洲的终端湖。在121号营地前行1英里多,穿过一条布满枯死的野杨树流沙带,突然发现侵蚀地上撒满了石器时代文物。如两件小碧玉片和一件刀型碧玉块。途中大部分地区还见到非常粗糙的手制灰标或红色陶片,还有矿渣;石器不管是加工还是带来使用的,大多数是碧玉。也有燧石、玉髓、和玉,表面这里曾是史前人类的活动场所。
       接下来就是作者发现古楼兰国遗址以及发现的古文物了,就不再详细叙述。
     我们看到, 从1901年-1906-1914年斯坦因探险队到中国地质(彭加木勘探队)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所见的罗布泊对比,可以看出由于河流流沙的侵蚀,促使流经罗布泊洼地湖泊的河流到达盐碱矿区,浸入地下河流,形成了地下盐水暗河。促使地上湖面干涸渔业资源枯竭,原本在三角洲生活的古楼兰人和残留的罗布泊人放弃了这个地方,形成了死亡之海。
        所以控制风沙源头以及流动沙丘。从而把握住沙漠河流的走向,不能让河水进入地下盐碱矿带是沙漠治理的根本。沙漠地下暗河的水质和流经地带河床渗透的矿带有很大关系。沙漠地下有丰富的矿藏,但矿藏又可以毁了河流水质;水质是保证植物生长干系和动物生存的资源。而风沙又是沙丘促使河流改道的根本原因。治沙先制风;制风先固沙;固沙需维护河床流向,确保河流流经方向不至于进入盐碱矿区成为地下暗河。因为地下暗河饱和后可以泛滥上来反噬河床,导致护堤植物盐碱化。建议有关部门治沙专家应该考虑这些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