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03法国僧侣马修

标签:
佛学教育文化 |
分类: 佛陀的路 |
2016年年初我在加德满都时到雪谦寺的闭关处拜访了法国僧侣马修。那时他刚刚结束闭关,过两天就要去巴黎。虽然我和他认识多年,但因为他经常奔走于世界各地,所以很难有机会见面。
马修年轻时是分子生物学博士,在诺贝尔奖导师指引下从事分子生物学最尖端的研究,后来到喜马拉雅山麓的尼泊尔,见到顶果仁波切后决定追随仁波切出家修行。他的出家当时在法国引起了轰动,家人和朋友对他放弃在科学研究上很好的前途而出家很难理解,但他义无反顾。
马修的父亲是法兰西学院院士、著名哲学家。父子俩在加德满都曾有一场为期十天的对话,对话的内容完整体现在《僧侣与哲学家》一书中。
那天我和他静静地坐在他关房的窗前,眺望着窗外起伏的山峦,言语消失在宁静中。
附:父子对话谈为什么出家 (摘自《僧侣与哲学家》)
哲学家(父):我想知道你什么时候做的这个决定?
僧侣(子):我还在念大学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介绍喜马拉雅的修行者的纪录片,感到非常震撼。我觉得“如果有人有办法达到完美的境界,就一定是这个样子”。…..因为你和母亲的关系,我认识很多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诗人、科学家……可是他们虽然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是天才,但这些知识和才华并不能让他们成为好的人。
一位伟大的诗人可能是一个混蛋,一位科学家可能对自己不满,一位艺术家可能自恋和骄傲。我总觉得缺少了什么感觉,反而那些西藏大师让我看到一种非常不同的感觉,他们的生活方式似乎就反映了他们所教导的一切。于是我决心去找他们。
哲学家(父):你最初的动机是不是要逃避痛苦?
僧侣(子):痛苦是无知的结果,所以必须要被驱除的是无知。而最根本的无知是相信自身真正存在,相信现象界的实在性。减轻他人即时的痛苦是一种义务,但光这么做是不够的。必须要根治痛苦的根本原因。
我不否认生物学和理论物理的迷人之处,但是知道了这些事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快乐和痛苦的心理过程吗?难道没有一种内在祥和的方式,不依赖健康、不依赖权势、不依赖成功、不依赖感官享受,同时这个内在祥和也是一切外在祥和的源泉?
马修年轻时是分子生物学博士,在诺贝尔奖导师指引下从事分子生物学最尖端的研究,后来到喜马拉雅山麓的尼泊尔,见到顶果仁波切后决定追随仁波切出家修行。他的出家当时在法国引起了轰动,家人和朋友对他放弃在科学研究上很好的前途而出家很难理解,但他义无反顾。
马修的父亲是法兰西学院院士、著名哲学家。父子俩在加德满都曾有一场为期十天的对话,对话的内容完整体现在《僧侣与哲学家》一书中。
那天我和他静静地坐在他关房的窗前,眺望着窗外起伏的山峦,言语消失在宁静中。
附:父子对话谈为什么出家 (摘自《僧侣与哲学家》)
哲学家(父):我想知道你什么时候做的这个决定?
僧侣(子):我还在念大学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介绍喜马拉雅的修行者的纪录片,感到非常震撼。我觉得“如果有人有办法达到完美的境界,就一定是这个样子”。…..因为你和母亲的关系,我认识很多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诗人、科学家……可是他们虽然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是天才,但这些知识和才华并不能让他们成为好的人。
一位伟大的诗人可能是一个混蛋,一位科学家可能对自己不满,一位艺术家可能自恋和骄傲。我总觉得缺少了什么感觉,反而那些西藏大师让我看到一种非常不同的感觉,他们的生活方式似乎就反映了他们所教导的一切。于是我决心去找他们。
哲学家(父):你最初的动机是不是要逃避痛苦?
僧侣(子):痛苦是无知的结果,所以必须要被驱除的是无知。而最根本的无知是相信自身真正存在,相信现象界的实在性。减轻他人即时的痛苦是一种义务,但光这么做是不够的。必须要根治痛苦的根本原因。
我不否认生物学和理论物理的迷人之处,但是知道了这些事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快乐和痛苦的心理过程吗?难道没有一种内在祥和的方式,不依赖健康、不依赖权势、不依赖成功、不依赖感官享受,同时这个内在祥和也是一切外在祥和的源泉?
前一篇:118/02身体与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