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几千亿定增股票可通过大宗交易或代持来进行减持

(2017-11-07 20:39:15)
分类: 资本市场

定增募资降幅50% 大宗交易+代持成“减持救生圈”(2017-06-29)

  目前正以大宗交易的形式专门承接一些定增机构退出的优质股票,针对质地较差的定增股票多以代持的方式承接半年,并与定增方签署协议,后者承诺一个保底收益,半年后股票解禁若有超额收益该私募机构与定增机构共享。

  减持新规实施已有一月,此前市场对该政策引起的影响颇为担心,事实上上市公司通过定增,融资难度增加成为不争的事实。截至2017年6月27日,上半年共有162家上市公司下调了定增额度,超过160家上市公司终止了定增方案。2017年上半年定向增发实际募资额为3814亿元,同比降幅约为50%。

  从资金层面看,市场人士表示尽管A股上市公司实际定增募集额骤降,但定增市场资金短缺的问题还未大面积爆发,这是因为目前还有存量的定增资金和存量的高折价项目在撑场。待这些资金和项目被消化完后,减持新规的威力将真正显现,这需要半年的时间。

  受减持新规影响,如果均采用二级市场集中竞价的方式减持,则定增周期至少要延长至两年以上。定增机构退出成为一大难题,经过一个月的沉淀,一度消沉的大宗交易和代持成为退出的“救生圈”。有私募股权人士表示,目前正以大宗交易的形式专门承接一些定增机构退出的优质股票,针对质地较差的定增股票多以代持的方式承接半年,并与定增方签署协议,后者承诺一个保底收益,半年后股票解禁若有超额收益该私募机构与定增机构共享。

  定增筹资难

  受再融资政策和减持新规影响,今年上半年以来定增市场明显降温。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定向增发实际募资额为7700亿元,但2017年上半年(截至6月28日)定向增发实际募资额为3814亿元,同比降幅约50%。

  上市公司通过定增融资难度加大成为不争的事实。“有的上市公司第一轮定增无法达成募资目标,还需开展第二轮定增。”某私募股权投资人士表示。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7日,2017年上半年162家上市公司下调了定增额度。比如,奥特佳(002239.SZ)将募资金额从15.5亿元调整至13.5亿元;山东矿机(002526.SZ)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发行价格由7.95元/股下调至6.49元/股,募资金额由10亿元大幅调整至5.25亿元。

  除了下调定增额度,终止定增方案的上市公司也频频出现。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7日,2017年上半年有163家上市公司终止了定增方案。6月27日,九阳股份(002242.SZ)发布公告称,决定终止此前发布的定增方案,原因之一则是鉴于再融资监管政策的变化。

  从实际资金层面看,资金方参与定增的意愿也有所下降。在涉及定增的一级投资市场中,既有众多百万级投资者,也有银行、保险、券商、信托、私募、财务公司等各路机构大军。

  “尽管当前上市公司实际定增募集额骤降,但从资金面而言,定增市场资金短缺的问题还未大面积爆发,这是因为目前还有存量的定增资金和存量的高折价项目在撑场。”上述私募股权投资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前很多金融机构已募集了定增基金,资金已在账上必须投出,同时去年发行的、今年才拿到批文的定增项目整体折价率较高,它们受到市场的追捧。等这些资金和项目被消化完后减持新规的威力将真正显现,这需要半年的时间。

  从更长远的时间来看,参与定增的资金链条或也发生变化。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银行理财资金会借助基金专户、券商资管计划、LP有限合伙企业、信托渠道等通道参与定增。参与定增市场的信托、公募基金、券商资管计划多是充当银行理财资金的通道,收取万分之二到千分之一的通道费。私募机构多通过结构化配资形式引入优先级资金和劣后级资金,前者多是银行理财资金、后者多是高净值人群资金。减持新规实施后,定增方退出成难题,若银行理财资金参与意愿下降,信托、券商资管、公募基金专户的通道作用将大幅下降。某信托人士表示去年他们承接了2单定增项目、涉及金额约17亿元,资金全部来源于银行理财资金;今年上半年没有客户找上门。

  大宗交易+代持绝处逢生

  目前,市场主流的定增产品多为“12个月+6个月”的模式,其中,锁定期为12个月。减持新政拓展了监管范围,由原来的大股东和董监高拓展到了大股东外的首发前股东、定增股东等“特定股东”。按照减持新规,在定增限售股解禁后首年,通过集中竞价最多可以减持50%所持股份;同时也需要满足减持新政中的其他规定,包括任意连续90天内通过集中竞价减持不得超过总股本1%、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不得超过总股本2%。

  市场的共识是如果均采用二级市场集中竞价的方式减持,则定增周期至少要延长至两年以上。

  定增机构如何退出成为一大难题。经过一个月的沉淀,围绕定增机构的退出难题,一度消沉的大宗交易和代持逐渐成为一项新兴的业务。

  受减持新规影响大宗交易业务在过去1个月中一度走入“死胡同”。此前某大宗交易从业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大宗交易要求的是流动性,其商业模式靠的不是未来股票的价值增值,而是看明天能否赚一把,靠的是资金快速周转但在减持新规下,私募接盘大股东的股票需半年后才能减持,这意味着资金的沉淀,一两个项目还能承受,但项目多了,私募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可以提供。”

  但经过1个月的沉淀围绕定增股份的减持,金融机构对大宗交易这项业务的认知开始分化。“大宗交易有一定的折扣,我们以大宗交易的形式专门承接一些定增机构退出的股票。”前述私募股权投资人士表示:“目前有很多机构前来寻求我们‘接票’,但开展此项业务我们较为谨慎仅挑选一些质量优良的股票。”

  如果定增股票的质地优良,定增机构可通过大宗交易一次性转手套现;若上市公司业绩较差,其定增股票的投资价值大为减少,定增机构可委托其他机构进行代持半年,以此实现套现目的。前述私募股权投资人士表示,他们多和定增方签署协议,后者承诺一个保底收益,半年后股票解禁若有超额收益该私募机构与定增机构共享

  围绕定增方,减持和代持的业务市场很大,以去年为例定增实际募资额突破1.6万亿元,按照减持新规约有一半的定增股票可通过二级市场抛售,还有市值几千亿元的定增股票可通过大宗交易或代持来进行减持。事实上围绕定增机构的减持,不仅私募机构开始开展这一业务,其他金融机构也逐渐涉足其中。前述私募股权投资人士表示,有保险机构也打算开展这两项业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