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风险利率=10年期国债利率+风险溢价

分类: 投资方法 |
无风险利率是什么
在美国,媒体被称为第四种权力,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如果干了什么不好的事儿被媒体曝光,可是相当滴惨,曾经是世界上身家最高的女富豪、号称“女乔布斯”“血液女王”的伊丽莎白·霍尔姆斯就是因为被媒体曝光,导致身家一夜归零。既然第四种权力如此凶猛,那么,作为“玄甲金融宏观指标定买卖大法”中的第四维度,无风险利率是不是同样很猛呢?
什么是无风险利率?什么是真实的无风险利率?
让我们先从海通证券著名分析师姜超关于15年大牛市的一段论述开始。
从理论上看,股价的决定有三个因素,一个是分子端的企业盈利,另外两个是分母端的无风险利率和风险偏好的变化。从经济数据可以看到,从14年7月牛市启动开始,我国工业企业盈利增速就出现了负增长,因此大家在那里点石成金,其实多数企业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真正驱动这轮牛市的因素其实是分母,也就是无风险利率下降和风险偏好提升。
什么是市场真实的无风险利率?不是存贷款利率,因为这部分利率还有管制的因素。而是金融市场的各种市场化的利率,比如说货币市场有回购利率,R001是隔夜回购,R007是7天回购利率,通常股票基金经理会重点关注回购利率,因为它代表了流动性的变化。但我觉得,还需要重点关注10年期的国债、国开债利率,因为它代表的是长期无风险利率,是真正影响长期金融资产定价的核心因素。(补充一句,在中国看长期利率应该看国开债,因为国债可以免所得税,所以利率偏低)
而以10年期国开债利率来衡量,14年年初的时候中国的长期无风险利率接近6%,加一点风险溢价进去,当时一般企业发债的利率大约在8%左右,倒过来算的话意味着12倍左右的PE是市场的合理估值,否则买企业的股票的隐含回报率还不如买它的债券。而在14年初,以Wind全A为代表的A股市场整体估值就在12倍左右。
但到了14年年底,10年期国开债利率降到了4%左右,再考虑风险溢价的因素,长期企业债利率大约在5%到6%左右,这意味着倒过来算的话18倍左右的PE应该是合理估值,而超过18倍以后的市场就出现了泡沫。
而在15年A股牛市上涨的过程中,Wind全A的估值从18倍最高上升到了32倍,但是在此期间以10年期国开债为代表的无风险利率一直稳定在4%左右,这意味着15年以来A股牛市的上涨完全是由风险偏好提升导致的,包括此前场内和场外的各种杠杆配资,因而并不具备稳定的基础,因而在风险偏好下降以后就打回了原形。
看完这段,玄甲给你翻译翻译,无风险利率以10年期国债来计就可以了,当然了,这个只是理论上的,真实的无风险利率要加上风险溢价,换句话说:
真实的市场无风险利率=10年期国债利率+风险溢价
大家可以看到,风险溢价取值多少,会导致完全不一样的结果,至于风险溢价怎么取,就看你自己了,取决于你想赚多少,取决于你给自己留了多少安全边际。全市场无风险利率的倒数,就是全市场PE,刚好可以和我们整体市盈率的指标互相印证,至此,玄甲资管研究院给自己的理论完成了一个闭环。
▍无风险利率和股市牛熊
我们知道,利率是资金的成本,对于资本市场来说,资金成本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无风险利率和股市牛熊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我们先上图(图一和图二以及下面部分论述文字分别来自雪球用户@forestgumpgg和@ETF拯救世界)
我们把这两张图结合到一起来看,就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首先,图二中有三次国债市盈率比全市场PE高的时候,分别是2005年6月、2008年12月、2012年6月,这几个时间点过后,股市都出现了或是全面或是阶段性的牛市。道理很简单,资本总是逐利的,哪里机会多就流向哪里。
其次,图一也可以印证上述观点:2006年2月和10月国债收益率达到了极低的2.9%,大量资金找不到出路纷纷涌向股市,随后就是06-07牛市。
2007年底牛市顶峰时国债收益率达到4.5%,这个位置已经极高,随后就是股票资金的夺路而出,此时聪明的投资者都是清仓股票,买入债券,因为这个时期债券极高收益率对应的是极低的价格。
2008年12月国债收益率降到2.7%的极低位置,同样随后是2009年全年的一波大反弹或者叫小牛市。
2013年底,国债收益率再次摸高到4.5%左右,债券价格极低随后开启了到现在一大波债券牛市。2014年底由于多重因素如资金、沪港通、杠杆等带来的牛市时间算是股债双牛。当然这波牛市前的慢慢熊途也有长时间的股债双熊。
文章写到这里,基本可以收尾了,还是那句话,没有可以包打天下的指标,但可以用多个被证明为有效的指标从不同维度来共同印证,投资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