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债券丙类账户】债券代持,空手套白狼操作模式

(2013-04-25 08:49:55)

  “兄弟,你们行现在还能做吗?”

  “几个点?”

  “老规矩,肯定比现在的拆借利率高。”

  4月18日上午,国内一家大银行上海分行信贷部门人士刚进办公室,就接到一家投资机构朋友的电话。这家投资机构是债券市场丙类账户的持有人,双方谈论内容则是最近处于风口浪尖上的债券“代持”业务。银行人士没拒绝也没有答应,淡淡回了一句“再等等看吧”。

  随后,在接到《金证券》记者电话,谈及这一周的心情和经历时,这名银行人士特别无奈。他说,债券市场的灰色交易方式确实比想象得要多,有的是债市活跃所必须的,有的则会引发市场风险。

  空手套白狼的另类代持

  “前两年国内债市不好的时候,有家机构亏得一塌糊涂,为了掩盖这部分亏损,不让投资者有意见,就找了东部的一家银行做代持,当时银行代持的年化利率特别高,好像有8%-9%的样子,而且还是短期券。”这名银行人士告诉《金证券》记者,代持一般在债市不好的时候或者年底出现得多。“机构和银行、机构和机构之间,反正你只要能找到关系,有人帮你临时接盘遮丑就行。”

  这只是债券市场代持业务的冰山一角。他透露了报道开头提及的另一种代持形式。

  “他们找我们商定好利率,然后我们出钱,购买他们想要的债券标的,名义上帮他们持有。约定时间到了以后,按照讲好的价格把债券转给他们。如果市场好的话,他们不出一分钱就能赚到钱。交割后,除了付给我们垫付的资金,再按照约定好的利率给我们一部分费用就行了。这实际上相当于我们给他们做拆借,只是融资的用途是购买债券。”

  这正是近两日被频繁诟病的丙类账户空手套白狼操作模式。据悉,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设置甲、乙、丙三种债券一级托管账户。只有具备资格办理债券结算代理业务的结算代理人或办理债券柜台交易业务的商业银行法人机构方可开立甲类账户;不具备债券结算代理业务或不具备债券柜台业务资格的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可开立乙类账户,亦可开设丙类账户。丙类账户与甲、乙类账户的区别在于不能通过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联网交易,必须通过结算代理人来交易

  他对《金证券》记者直言,目前国内债券市场的活跃,很大一部分源于丙类账户,而丙类账户中90%都在做着这样的业务。这类业务也成为银行和丙类账户之间“不可言说的秘密”。

  毁约、对敲害苦银行、国企

  蹚代持这趟浑水的不仅是银行,还有国企,甚至不乏央企。

  “第一种代持,因为需要掩盖账面亏损的都是机构、上市银行等,考虑到很多人都在盯着财务报表和公司情况,一般很少出现大的违约。第二种代持正好相反,因为其中主要的交易对手是丙类账户的持有者,这部分基本上是投资公司、个人等,没有什么外部制约,所以毁约特别多。”这名银行人士告诉《金证券》记者,一旦毁约,银行、国企受到的冲击特别大。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由于债市活跃,很多银行、国企纷纷加入,介入很深。“去年,有家国企作为第三方,给丙类账户垫付资金。可能这家国企也没有债券市场的投资经验,最后丙类账户的持有人莫名消失了,这家国企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参与债市投资多年的一券商人士告诉《金证券》记者,债券市场的买卖很多时候靠人情、看面子,现在投资机构纷纷进入债市,很多东西难以把控。

  “债券代持其实从业务上来说,是双方市场化的东西,并没有错。但是国内债券市场各种关系很复杂,说实话,去年底,兄弟单位和个别国企就出现过好几个代持违约的,我们行也被搞怕了。”

  《金证券》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丙类账户存在的另一问题是,“对敲”特别严重。所谓对敲,主要是指丙类账户之间相互交易,二者以约定的价格相互快速买卖,使得交易量迅速激增,从而影响市场的价格和情况,让人很难了解到债券市场的真实情况

  丙类账户乱象急需监管

  债市的乱象,不得不让人聚焦丙类账户,这类账户到底有多少?

  《金证券》记者辗转获悉,截至2012年9月,我国债券市场债券托管量(含央行票据托管量)为25万亿元 ,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托管量为24.1万亿元,占96.4%。银行间市场中丙类账户占比较大,非金融机构投资者交易活跃。另不完全统计,通过结算代理人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的债券托管类账户共7899个,占银行间债券市场全部投资者的71%;而非金融机构投资者为6549个,占债券托管丙类账户的83%

  那位银行人士对《金证券》记者指出,去年至今增加的丙类账户“绝对超过往年同期的水平”。换句话说,丙类账户已经成为债券市场的主要力量。“债券市场是一个很庞大的市场,去年整个市场好了以后,才慢慢被关注。从银行的角度,其实是希望参与到与丙类账户的对手交易中的,所以希望能够找到一个两全的方法,不至于因噎废食。”

  券商人士坦言,“不能因为个案就否定丙类账户的存在,现在缺乏的是对丙类账户的监管约束。但怎么管,监管层似乎并没有明确的思路。我们也不希望因为过多的监管,把这个市场管死了。”

  延伸阅读

  公安部债市扫黑

  代持机构恐慌抛盘

  针对债市黑幕的执法风暴已经超出了金融监管部门行政稽查的范畴,升级为全面的刑事调查。受此影响,债券市场近日卖盘明显增加,部分代持业务较多的券商和基金因恐慌情绪急忙抛出手中的债券。

  4月15日,万家基金管理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监邹昱被传因其违规行为被带走调查。此后几天,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董事总经理杨辉、齐鲁银行资金营运部徐大祝相继被传被警方带走调查。

  多家证券公司人士证实,监管部门近期正针对证券公司开展现场检查,检查组已陆续分头入驻辖区内证券公司,检查重点为资产管理及合规部门。基金公司则表示,虽然监管机构还未重点展开检查,但已经开始自查,重点是检查偏离度和风险暴露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