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贤甦开发的木质素衍生物吸附放射性含铯离子污水获突破
为核电安全运行提供配套新材料
记者日前获悉,我省程贤甦教授团队研究开发的木质素衍生物吸附放射性含铯离子污水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日本著名大学九州大学岛冈隆行教授呈交日本环境厅的“含有放射性铯的烧结残渣的性能和安全有效处理技术”综合研究报告(3K122102)证明:程贤甦教授团队研创的木质素衍生物,对水溶液中的铯离子具有吸附能力,非常有希望成为吸附水溶液中铯离子的新型吸附材料。
程贤甦是福州大学知名教授,16年来,他带领研发团队研究生物质木质素,在木质素的分离提取以及改性材料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已获得授权的木质素相关发明专利就有29项。
2011年3月,日本东北大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去除放射性铯离子成为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程贤甦教授以往开发的木质素衍生物在吸附水溶液中的铅,镉,铜,银,金等金属离子方面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于是程教授的研发团队立即开展木质素衍生物吸附铯离子的研究。尽管福州大学,厦门大学和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等省内科研单位因设备原因无法测试水溶液中铯离子的含量。2011年8月,在程教授的母校北京大学的帮助下,测得木质素衍生物吸附、去除水中铯离子的精确数值,显示木质素衍生物有望成为去除铯离子的新材料。
2011年10月,程贤甦教授代表福州大学出席由独立法人日本科技振兴机构(JST)主办、日中各有50多个名牌大学共同参与的东京科研交流会。程教授的讲演立刻引起日本九州大学大学院的岛冈隆行教授等几位日方教授的关注。岛冈教授根据程教授提供的样品,回去做了一系列验证实验,证实了木质素衍生物对水溶液中铯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其后,2012年岛冈隆行教授作为团队负责人,联合九州大学中山裕文教授,北海道大学松藤敏彦教授以及宫崎大学,室蘭工业大学,株式会社塔库玛的研发人员等组成研究团队,以“含有放射性铯的烧结残渣的性能和安全有效处理技术”为题,申请日本环境厅平成25年度(2012年)环境研究综合推进费补助金,共7327.5万日元。该项目持续两年,2014年3月结题。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岛冈教授的研究团队三次派人来福州大学交流,他们非常关注程教授的研究成果。九州大学岛冈教授团队则利用他们的分子设计技术研发了人工合成的珍珠岩,也使用具有强烈络合能力的亚铁氰化铁等助剂作为去除水溶液中铯离子的吸附剂,他们多次向程教授索取木质素衍生物的样品,带回日本进行比较研究。。
2014年12月9日程贤甦教授应九州大学岛冈教授邀请,作为特邀嘉宾在九州大学举办的东亚环境问题国际会议上作了一个小时的学术讲演,题目是“木质素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吸附材料领域的应用”。程教授对木质素的分离提取以及分子设计木质素衍生物持续研究木质素十六年,得到一系列高效吸附水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新型环保材料,得到参会各国学者的高度评价。会后,日本著名九州大学岛冈隆行教授把呈交日本环境厅的“含有放射性铯的烧结残渣的性能和安全有效处理技术”综合研究报告(3K122102)资料送一份给程教授。报告书详细报告了这两年研究的具体过程以及数据,最终的结论是:研究结果表明木质素衍生物对水溶液中的铯离子具有吸附能力,尽管木质素衍生物吸附水中铯离子的吸附能力比人工珍珠岩,亚铁氰化铁稍为差一些,但是人工珍珠岩和亚铁氰化铁价格昂贵(比木质素衍生物贵1-3倍),而且吸附铯离子后这两种吸附剂无法烧结减少体积,放射性残渣没有地方堆放;另一种吸附剂铁氰化铁自身就有毒性,不宜使用。木质素衍生物来自天然的生物质原料,既安全可靠,又可通过燃烧减少最终的残渣容量,非常有希望把木质素衍生物作为吸附水溶液中铯离子的新型吸附材料。日本九州大学,北海道大学等研究人员经过两年多研究的结果表明,程贤甦教授研发的木质素衍生物作为吸附铯离子的新型吸附材料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的价值。原子能发电站安全事故是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重大问题,在替代核能的新能源尚未完善之际,原子能发电依然是当今世界不得已的选择。法国等发达国家核电的依存度还很高,最近我国政府也准备象推广高铁技术一样,把中国的核电技术推向世界。程教授的木质素衍生物作为核电事业配套新材料,希望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扶植,也欢迎有兴趣的企业共同参与,实现木质素衍生物的规模产业化。让生物质应用技术为人类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黄世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