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敞开胸怀的是阳光,而不是寒风

标签:
育儿 |
分类: 生活篇 |
这是流传甚广的一则寓言故事《北风和太阳》,故事的结尾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但我更愿意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如果你想要一个人敞开胸怀,那就让他感受到温暖。
最近发生在小宝身上的一件事可以作为一个例证。
可能是因为爸爸老加班,姐姐忙作业,九九幼儿园放学后总是和我“相依为命”,对我的依恋升级,变得有些粘人,动不动就呼唤“陪我玩”。我在家务和陪娃之间奔走,疲惫之余心生焦躁,有些易怒。 这天,九九傍晚加餐后,提出要我一起玩小汽车。我说:“我还没吃完饭,你自己先玩一会儿。”九九不情愿地到一边,趴在地上玩玩具汽车。 我看到九九洗完手卷起的袖子没放下,让九九自己放下来。九九不愿意,说:“我们幼儿园王**就是这样的。”我问:“王**咳嗽吗?”九九说:“不咳。”我说:“你咳嗽还没好,露着胳膊躺地上会受寒加重。”九九说:“我就是不要放下来。”我也生气了,抬高声音说:“不放就不放,一会儿咳嗽了不要来找我。”九九赌气说:“我就是要来找你。”我说:“找我我也不搭理你。”九九从地上爬起来,抓着我的胳膊晃动,说:“我就要找你!”我说:“放开!我现在不想跟你说话。”九九委屈地走到一边,快要哭了。我没有搭理九九,九九只好继续自己玩。 等我吃完饭收拾好,看见九九落寞的样子,觉得不忍心,走近抱着九九说:“九九可怜了,妈妈抱抱。”九九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他立即说:“我把袖子放下来。” |
当我用讲道理、数落和训斥对待九九时,九九感觉到“寒意”,用“裹紧”自己的方式表示抗拒。当我变得富有同情心和温软时,九九感觉到“暖意”,卸下铠甲,积极合作。
亲人的狠话最伤人
时下正火的时代剧《人世间》里,同属正面人物的周家父亲周志刚和小儿子周秉坤有两次激烈的争吵。
第一次是在车站,儿子给父亲送行。儿子说父亲这次春节领全家出去拜年,有两点,“一,老大老二考上北大了;二,老大娶了省长家女儿,老二嫁了著名诗人。不出去显摆显摆,多吃亏啊!”父亲则呵斥儿子“说你照顾脑血栓后遗症的妈妈,带着姐姐的闺女,养着别人的儿子,那是我给你的台阶……就算没有这些家务事拖累你,你能考上大学吗?你在班里的成绩,永远都是倒着数,心里没数吗?” |
这次的争吵,双方都气得颤抖。为此,父子冷战了好几年,不说话,不写信。
第二次争吵,是几年后父亲退休回家。父亲说儿子不该指责自己势利,儿子则表示“都是一个爸妈生的,一个爸妈养的,但就是我没出息……你不安慰我,还往我伤口上撒盐,哪儿疼,你抠哪儿”。父亲情绪激动:“我说的不是事实吗?”儿子更激动:“事实就该说吗?” |
两次争吵,两次都很激烈,但效果大不一样。第一次让双方结下心结,第二次打开心结。
第一次,双方都使用了攻击性的语言,儿子指责父亲势利、偏心,父亲数落儿子永远倒数。正如儿子后来说的,他们彼此都在往对方的伤口上撒盐,哪儿疼抠哪儿。
而第二次,他们没有使用攻击性的语言,而是陈述自己的感受。父亲说:“哪个当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光光鲜鲜的”,儿子说:“我最大心愿,就是让父母满意。”父亲说:“我最满意的儿子是你,但你太犟了。”
如果说第一次是比着向对方刮北风,第二次则是尝试着给对方阳光,而且确实起到了效果。
效果更好的是婆媳之间的一次对话。
婆婆看出小儿子夫妇闹别扭了,私下跟儿媳说:“以前觉得秉坤最没出息,没成想老了倒得了他的济。可这哪是得了他的济啊,他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是娶了你,我们是得了你的济啊,娟儿。” 原本心有怨气的儿媳,眼泛泪花,开始自我反省,说:“我也有错,没能理解秉坤。” |
有些人觉得,家人之间应该是最放松的状态,说话做事不需要那么注意和小心。事实上,亲人之间更需要照顾对方的感受和尊严,不能图一时痛快口无遮拦。因为亲人彼此了解,知道对方的软肋和痛点在哪,所以 “下手”都比较狠,受伤也自然重。
生活中和影视作品里,常常能看到有些人,宁可原谅冒犯过自己的同事邻居,而不愿意原谅伤害过自己的亲人,就是这个原因。
良药不一定要“苦口”
相比口不择言的“伤害”,家庭中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意识地严苛。
他们信奉“棍棒下出孝子”、“忠言逆耳,良药苦口”、“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觉得温言软语和夸赞的话会让家人尤其是孩子娇气和骄纵。
爱护的话,用责备的方式说;对待错误,穷追猛打;亲子沟通,以威逼为主要手段。
人性就是喜欢听好话,年幼的孩子难以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北风般的训诫,换来的往往是抗拒和叛逆。不如换个思路,好话“好好说”。
我对待粮食有执念,不允许浪费。为此,跟小宝九九几次较劲。 他自我判断不准,让家长多盛饭,却吃不完。第一次我口头警告,第二次逼着他吃,他边哭边吃完了。第三次,我勒令他吃完,他却坚决不肯,离开桌子跑到一边。 我压制住心中升腾的火气,放柔声音说:“九九给姐姐表演一个魔术,让姐姐看看碗里的饭会不会变少。”大宝一一会意,说:“那我看看。”九九欢快地跑回来,说:“姐姐你闭上眼睛。”然后快速地把碗里的饭吃完了。 |
类似的办法,我在九九吃药和睡觉时用过。“健脾丸想和九九肚子里的草莓在一起”,“小毛毯在呼唤九九上床睡觉”,这些温馨的话让九九变得很乖很配合。
假如把孩子的坏习惯比喻成疾病,家长预防和纠正的办法就是治病的药。用药的目的是治病,而不是让孩子受苦,所以,把药做成“甜药”,能省去亲子对抗的时间和精力,还能快速、有效地治好孩子的“病”。
“北风”可吹要适度
家长是人不是神,都会有缺乏耐心甚至情绪失控的时候,对孩子轻则吼骂,重则动手。
吼骂不一定是坏事,能让家长释放情绪,促进心理健康,也能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甚至能给自我感觉过于良好的孩子降降温。
但是,吼骂一定要适度。
一是力度要合适。就事论事,不搞人身攻击,打压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二是频度要合适。用在关键时刻,不把吼骂变成常态,天天疾言厉色。
常人都有修复能力,孩子的修复能力更强。偶尔吹吹北风,让他裹紧衣服,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但如果北风天天吹,那就甭指望孩子能敞开心扉。万一穿得不够厚,还有可能冻成冰坨,再无回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