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生活篇 |
早些日子,一一妈妈在一一班级qq群里看到家长推荐一套名为“幻想数学大战”的数学漫画书,回家跟一一提到,一一很感兴趣,就买了第一辑。一一超喜欢,连听带读,三天看完了5本,然后请求妈妈买第二辑。
妈妈在单位提到此事,刚好领导经过门口,听到了,来了一句:“你问问她,都讲了些什么。说出来,才给她买新的。”一一妈妈一愣。领导以为给一一妈妈成功上了一课,很得意地走了。
其实一一妈妈是要反驳她的,只是没来得及。
曾经,一一妈妈也是认同这个观点的,觉得阅读应该“有用”,这“有用”主要是“长知识长本领”,而且越快见效越好。如果“没有用”,则类似的阅读不必要继续。但是,近些年,随着阅读(包括亲子阅读)的增加,经过与朋友的沟通,一一妈妈对“有用”、对阅读产生了新的认识。
一是好书肯定“有用”,但不一定短期见效。所谓“好书”,包括经典作品(那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也包括读者普遍给予好评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好书大多富有哲学底蕴,能给孩子打下良好的精神底子,但很难马上给孩子考试加分。
二是各种风格的好书都尝试,营养会更全面。一一妈妈不喜欢漫画,咬牙给一一读朱德庸的《绝对小孩》,一一听得眼睛放光。法国哲学绘本《生活的意义》、《爱与友谊》,原以为一一不能接受,没想到却爱不释手。 “巴拉拉小魔仙”系列动漫书,妈妈本不以为然,后来发现一一通过阅读这套书,领悟了“本领高不一定受欢迎,善良正直才是王道”的道理,庆幸自己当初没有阻拦一一购买。
三是让孩子享受“纯粹的阅读”,不强求结果。一一妈妈曾经看到一篇文章,告诫家长不要把阅读和掌握技能进行捆绑,让阅读成为一件单纯的事情,让乐趣引导孩子终身阅读。一一妈妈改变了要求一一背诵和复述的习惯,只读不考。后来发现,很多妈妈忘记的内容,一一已经记在心间,在不经意的时刻,用原话或者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贴切精彩。
“幻想数学大战”目前出的四辑一一都拥有了。20本书,一一用了不到两个礼拜全部读完了。每天早晨起床,一一不急于洗漱,先靠着床头读一会儿。白天,姐姐干家务时,一一没有玩伴,会取来书默默看。这套书讲的是一个数学比较烂的小男生,到数学世界去当骑士,拯救面临危机的数学世界,然后自己也对数学有了新的认识。妈妈陪着一一读了其中的一部分,感慨于作者(韩国人)对“数学”的理解和表达:跳出了琐碎的计算,直指“数学是真理”、“‘无限’是人们对世界的‘不知道’”等本质。虽然一一不能完全看明白,但是一一始终愿意阅读这套书,还不时表达自己对于“数字”、“数学”的见解。这些收获,远比会背数学口诀或提高计算速度来得令人惊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