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相邻数”的学习与思考

(2011-05-11 11:15:18)
标签:

差异

独立思考

育儿

分类: 学习篇

7日,一一上孙老师的蒙氏课。孙老师取出“100板”(第一行1-10,第二行11-20,依次类推,共1010列),说:“今天我们学习相邻数。”一一说:“我知道,我们幼儿园做过这样的题目。”孙老师说:“好。那你说说,7的相邻数有哪些。”一一说:“68。”孙老师说:“对,但不完全。你看,”她指着10*10的正方形纸板,说:“7的左边是6,右边是8,它的下边是几啊?是17。左下角呢,是16,右下角呢,是18,所以,7有几个相邻数呢?”一一说:“5个。”按照这个原则,孙老师引导一一逐步得出结论:四个角上的数字11091100各有三个相邻数,四条边上除了四个角的其他数字各有5个相邻数,其他的数字都是各有8个相邻数。孙老师还让一一当场考妈妈,以帮助一一巩固新知识。

回家后,妈妈对一一说:“咱们来讨论一个问题。”一一抬头。妈妈说:“今天孙老师提出了相邻数,妈妈有不同的看法,妈妈觉得相邻数只有两个……”听到这儿,一一马上接过去说:“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妈妈说:“我觉得,数字应该是象台阶那样一级级上升的,所以挨着一个数的应该只有上下两个。”一一点头表示认可,妈妈接着说:“我估计,孙老师的意思是在那个纸板上找邻居,她把那个称为相邻数,和我们说的相邻数不一样。”一一点头表示赞同,神情轻松自然。

妈妈把这个事情慎重地提出来与一一讨论,主要基于两个担心:一个是怕一一上学后,盲从老师,慢慢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二是怕一一认识不到看待问题有多个角度,陷入“非此即彼”的思维困境。经过讨论,妈妈发现,一一已经能够用比较开放的心态来接受差异的存在,并没有出现妈妈担心的困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马有夜草不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