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0-11-15 21:36:14)
标签:
刘正生名师工作室杂谈 |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
《匆匆》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校:双城市东官镇中心小学
一、教材简析
《匆匆》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灸人口的散文,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感觉到时间过得匆匆,从而感悟到不能白白走这一遭。文章采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语言精美,构思独特。文中用排比和拟人形象地描绘出时间的匆匆,使人读后回味无穷。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时间来去匆匆,教育学生珍惜时光。教学难点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不能白白走这一遭。由于课文内容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学生对时间的观念不强,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以读代讲,以读悟情,将教学内容拟人化处理,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生词和重点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时间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体会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电子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初步学习了《匆匆》一课,通过阅读我们知道全文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主,这也就是散文的特点。因此我们阅读时要用心去读,用心去感悟,这样才会体会到散文所独有的意境美和语言美。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品味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一)整体感知:
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二)细品文章:
1、第一自然段:
这篇文章有朱自清先生对如烟往事的回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对灿烂未来的憧憬,读起来真的很美。我感到一开头就被磁铁般吸引了,不信,谁来读读。
你能再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句吗?(出示课件,排比句)这么美的语言你还能再说几句吗?(学生回答,教师替换课件中的词语,然后再读读新的排比句。)
2、第二自然段:
这么好的文章作者是多大年纪写出来的?你从哪段的哪句看出来的?怎么算出来的?八千多日子与20多年感觉有什么不同?
作者的这些日子像什么?(像针尖上的一滴水)这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有声音吗?有影子吗?你能读读吗?有什么体会?作者的心情怎样呢?你从哪句能看出来?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你什么时候流汗?作者为什么流汗?你什么时候流泪?作者为什么流泪?
聪明的同学们,下面我来说上句,请你们有感情地用这一段中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分两次对出下句: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因为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因为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第三自然段:
作者的八千多日子是怎样溜走的,请同学们倾听第3自然段,找出答案。(教师范读)
指名回答日子是怎样溜走的。(出示课件)你觉得时间的脚步是轻还是重?你从哪些词看出来的?读读这几句,看你能不能读出时间轻轻的脚步声。你觉得时间的脚步是快还是慢?你从哪些词看出来的,画出这些动词。板书:(跨飞溜闪)读读这几句,看你能不能读出时间的匆匆脚步声。
你们估算一下现在有多少日子已经从你手中溜走了?这五千多日子是怎样溜走的,你能仿照文中的排比句写一写吗?(学生读排比句,互相品评。)
你的一生有几个五千多日子呢?转眼你一生的五分之一就这样溜走了,你有多少收获呢?你的感受怎样呢?是否因为虚度太多的时光而头涔涔泪潸潸呢?我们能不能把时间留住呢?此时你的心情又怎样呢?我们应该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读这一段?(无奈和惋惜)
学生练读,指名配乐朗读。
4、第四自然段:
轻声读第4自然段,看这一段有什么特点。(都是问句)
这一段其实作者只有四次扪心自问,小组合作为四个问句寻找恰当的答案。(出示课件,小组讨论)
老师读问学生答。
作者是否白白走这一遭了?(课件出示作者简介并建议学生读朱自清的其它作品)
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走这一遭呢?
5、第五自然段:
齐读这一段。
为什么又一次提出这个问题,却没有回答,他为什么这样写?
三、教学小结
时间总是在我们身边匆匆而过,永不回头,我们只有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才能将时间转化为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才能使我们更好地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