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郭永进先生解读《道德经》视频心得体会(一)

(2019-11-08 00:00:02)
标签:

道德经

生命

心灵

分类: 探索争鸣
学习郭永进先生解读《道德经》视频心得体会(一)

人类心灵的灯塔

——评郭永进先生对《道德经》的解读

 

杜胜利

 

最近,在朋友的推荐下我认真学习了台湾学者郭永进先生讲解的《道德经》视频。既被其宏大的逻辑架构所吸引,也为其献身生命追求心灵境界的人生品质所感动,应该承认,郭先生对《道德经》的解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观看之后有种点亮心灯豁然开朗的震撼感觉。

说起《道德经》,不少人免不了都要夸赞其中所蕴含的辩证法思想。辩证法是对神学理论的超越和扬弃。神学理论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神创造出来并推动其运动的,而辩证法则认为世界万物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创造出来并推动其运动发展的。其中,内因是第一位的创造力量,外因是第二位的创造力量,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道德经》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就是宇宙的本体或世界的本源,道创造了宇宙中的世界万物。在逻辑上,道就相当于辩证法理论中所讲的事物的内因(本质),具有推动事物发生质变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辩证法角度来看,《道德经》其实就是要求人们按照内因决定事物运动发展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规律。比如,在《道德经》中人们经常引用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实际上就是要求父母要看到孩子的成长是具有自己的内因的,不能由于他们是自己生的自己养的,就忽视他们成长的内因的特殊性,武断地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

当然,以往人们对《道德经》的认识无非是把它看成是蕴含丰富辩证法思想和教育为人处事的圣贤之作,很少从心灵哲学的高度去看待它理解它,而郭先生则把《道德经》看成是探索人类心灵层次奥秘的心灵哲学著作。郭先生在解读《道德经》时首先把宇宙万物都看成是具有生命的,然后论述了道从无到有创造宇宙中各种生命的逻辑,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当然,郭先生认为道也是具有生命的,否则它就不可能创造出各种具体的生命,不同生命活动演化的过程就是她们展现心灵境界的过程。不仅与人生命息息相关的大地、空气、水具有生命,而且太阳也是具有生命的,等等。追寻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就是通过学习宇宙中大地、空气、水和太阳等利益众生而不争的心灵品质不断提升自己心灵境界的过程。

在生活中,人们通常按照恩格斯的“生命是蛋白质的存在方式”把生命界定为生物体才具有的东西。其实,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就曾论述过生命的内涵,认为内含否定因素即具有内因的事物就是具有生命的东西。因此,按照辩证法大师黑格尔的观点,凡是内含否定因素具有内因的东西都是具有生命的。所以,哲学意义上的生命要比人们通常所说的生物学的生命宽泛很多。哲学意义上的生命不仅包括生命体还包括非生命体,从微观粒子到宏观物体、从无机物到有机物,凡内含否定因素具有内因的事物都是具有生命的。也就是说,从哲学角度看,不论是石头、土壤、花草,还是坚硬无比的钢铁等真实存在的东西都由于具有内因而具有生命,只不过它们的生命形式与生物体生命特别是我们人的生命形式不同罢了。所以,郭先生在解读《道德经》过程中所讲的生命不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狭义的生物学意义的生命,而是广义的哲学意义上的生命。

与其他人从字面出发直译或意译的方式相比,郭先生把世界万物都看成是具有生命的解读方式不得不说是大气或超凡脱俗。之所以说大气且超凡脱俗,是因为大多数人把生命仅仅理解为生物体所具有的东西,很少有人把世界万物特别是大地、空气、水、太阳等也都理解为是具有生命的。这种把世界万物都理解为具有生命的观点是否符合《道德经》的原意呢?前面我们讲过辩证法大师黑格尔认为内含否定因素的事物就是具有生命的东西。所谓内含否定因素实际上就是能够化育其他不同事物的东西。因此,按照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对生命内涵的界定,世界万物当然也都是具有生命的。这时我们就会发现西方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对生命的理解与郭先生解读的东方哲学圣人老子对生命的认识在逻辑上完全一致。由此我们不难想象,既然西方辩证法大师都有能力悟出生命的内涵,那么东西哲学圣人更不会缺失有关生命的光辉思想。从《道德经》整体行文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来看,郭先生从世界万物都具有生命的角度解读《道德经》恰恰准确揭示了《道德经》的神韵。可以说,从世界万物具有生命这个维度解读《道德经》是郭先生能够从众多解读者中脱颖而出的最主要原因。也就是说,之所以胜出就在于郭老师解读《道德经》的宇宙万物都具有生命的视角恰巧准确表达了《道德经》的深刻内涵。

在《道德经》这部著作中“心”这个字出现的频率尽管不高,却通篇处处都在谈如何做人修心的问题,而郭先生认为人心的问题其实就是人生命的问题。《道德经》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生命都是由道演化来的。道既是人生命的最高表现,也是人心的最高境界,而德则是道心的自然显现和流露,这样郭先生就赋予人们经常谈论的“道德”以全新的内涵。郭先生认为,《道德经》通过对无与有之间关系的论述,把心分为道、德、仁、义、礼、智、信等若干阶段或层次,并阐释了心在各个阶段或层次的特点,鼓励人们以自然为师向大自然(特别是大地、空气、水、太阳等)学习做人修心的深刻哲学道理。应该承认,过去人们也依照《道德经》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逻辑号召大家向大自然学习,但却没有把大自然中的宇宙万物提升到具有生命的高度来论述,而郭先生认为宇宙万物不仅具有生命而且她们生命活动的过程就是她们心灵境界的体现,向大自然学习向天地父母学习就是学习大自然学习天地父母滋养众生而不争的心灵品质。因此,郭先生的宇宙万物具有生命的观点把人们对《道德经》的理解推向新的阶段,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就我个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郭先生应该是自六祖慧能变革佛教思想,提出“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观点之后中国最伟大的心学思想家。之所以说郭先生是伟大的心学思想家,而不是佛学思想家,是因为他的思想超越了佛教,浓缩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的心学成果,并把这三家的心学思想发挥到无以伦比的高度。之所以说郭先生超越了佛教,首先是因为他明确告诉人们每天祭拜的那些偶像比如大日如来、土地公等其实相就是大自然中的天地父母。与其去祭拜那些偶像,不如祭拜大自然祭拜天地父母,与我们朝夕相处滋养我们生命的大自然、天地父母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用心呵护的对象。如果眼中只有偶像没有大自然没有天地父母,这既是他缺少正知正见的表现,也说明他的心灵被污染被蒙蔽了。其次,慧能变革佛教思想,提出“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观点后,并没有找到帮助人们提升心灵境界的简单实用的有效方法,而郭先生则通过数十年的不断摸索最终找到了帮助人们有效提升心灵境界的简单实用的方法。这种简单实用的有效方法就是通过对与人生命息息相关的空气、水、太阳等平等大爱的心灵境界的对比,让每个人都能够切身体会到自己先天具有的道的清净本心。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问题环境问题等,但是,在关注食品污染环境污染的同时,很少有人关注中国人的心灵污染的问题。心灵看不见、摸不着,不少人以为只要自己吃得好、穿得好、呼吸得好,心灵问题就可以忽略不计。其实,在中国最严重的问题不是食品问题环境问题,而是人的心灵问题。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有近2亿人有心理疾病,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严重影响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一说起心灵污染可能马上有人想到的是不健康思想等黄色污染,几乎没有人从创造发明的角度思考心灵污染。精神的本性是不断突破不断创新。按说应是人口数量越多创造力量越大,可是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其创造力却远不如只有1.3亿和3亿人口的日本和美国。中国人创造力的弱小或丧失,既说明中国人的精神被异化了,也说明中国人的心灵被污染了。否则,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其创造力怎么会如此微弱?如果民众的创造力弱了,那么就只能生产那些高能耗的低端产品,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必然导致空气污染、水土污染乃至食品污染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朋友,当你由于心理疾病而无法适应社会时,当你由于缺乏创造力而丧失竞争能力而不得不重复生产人家淘汰的高能耗的低端产品时,你是否想过,在中国最严重的污染是心灵污染,心灵之霾是其它雾霾的总根源?

正是因为作为宇宙本体或本源的道是具有生命的,所以才创造出具有生命的世界万物。大地、空气、水、太阳等都是道的化身,因此大地、空气、水、太阳等也都是具有生命的。郭先生曾举例日本学者江本胜关于水的研究成果《水知道》来佐证他的万物都有生命的观点。具有生命的大地、空气、水、太阳是如何表现自己的呢?大地、空气、水、太阳等以平等大爱的方式不要报酬地无偿地供世界万物滋养生命,包括在你的观念中认为不是好人的恶人,她们也以平等大爱的方式不要报酬地无偿供他们使用并滋养他们的生命。大自然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利益众生而不争的平等大爱的慈悲心就是道心或清净心,我们向大自然学习向天地父母学习就是要学习大自然学习天地父母的这种利益众生的道心或清净心,这种利益众生而不争的道心或清净心就是我们人类心灵的最高品质。当我们拥有了道的清净本心,当我们拥有了天地父母那样的高等心灵品质,当今社会中的各种污染问题雾霾问题才能最终彻底根除。

总之,通过郭先生的解读,《道德经》不再只是探索宇宙万物如何被创造发明的辩证法理论,更主要的是《道德经》是破解人类心灵奥秘的心灵哲学理论。郭先生以生命为代价用他那颗具有生命力的沌洁的清净本心最终悟出《道德经》的高深内涵,可以说是当今社会有关《道德经》研究所能结出的最伟大的硕果。如果说《道德经》是人类心灵的灯塔,那么郭先生就是用生命守护灯塔并让灯塔的光芒照亮人类心灵的真正守护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