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景街棋社的前身是亨泽围棋学校,后来棋校规模扩大,搬到新址。这所房子就办成了棋社。至今已经换了三任老板了。新社长王禹伦接任后,棋社红红火火的搞了起来。禹伦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举办一个棋迷自己的赛事。经多方协调和筹备后,2012年的元旦期间,这个独具特色的比赛终于拉开了战幕。
我参与了本次赛事的创意与裁判工作(裁判长兼运动员)
本次赛事的独特之处-
首先把报名的棋手按平时下彩棋的棋份加以确认后,定出了段位“格”这个格既不是棋手现实的段位,又大致确定了一个实际水平的范畴。然后在比赛中按照段位格来确定棋手之间的棋份,就是大家平常下彩棋时说的“口”。本次的定段位格从保护意义上即照顾到高手的权益,也考虑到了低手的参与热情,又起到到了促进经常光顾棋社棋迷的相对利益。本人认为,这个创意绝对有着广泛的参考价值和深远地历史意义。
定格情况:6段格:韩东、王乾坤、朴永文。(以上三人定格的条件为,不常光顾棋社但都具有强5水平)
5段格:徐志毅、张斌、刘思明、刘伟、杨森、汤磊、陈民林、潘文杰。
4段格:李金印、王跃华、徐玥珑、李清华、王支朝。
3段格:强磊、王小二、马松涛、王晓明。(共计20人)
具体棋份为:6段格让5段先、让4段2子、让3段3子;
5段格让4段先。让3段2子、
4段格让3段先。
第二个独特之处是用时,既考虑到平时棋手的松散对局时限,又参照正式比赛的用时包干制。达到雅俗互补的时间规则。
具体规定:前半段比赛,时间自由使用。一旦大家的对局结束,对棋局还处在中盘状态的棋手上表,双方给15分钟,时间包干,超时判负。
赛会奖金设置,棋手报名费(每人100)全部用作奖金(一名500、二名400、3名300、4名200、5至10名100) 赛后的聚餐由禹伦出资安排。
元月1-2日两天共进行了7轮对局,比赛在紧张与欢乐的双重气氛下完满落幕。
说到紧张,每个棋手都在奋力拼搏,一是为了名誉而战,究竟很多对局都在让子,高对低时并不轻松。二是为了名次而战,大家都很看重这次的排位,所以盘上硝烟四起,尸骨遍地。
说到欢乐,对局时由于很多棋迷很少参加赛事,对规则比较漠视,竟然很多的对局有数人在旁支招。惹得对局的一方笑着大叫我:“裁判,一帮人支招了!”另一欢乐场景是,平时让2--3子的低手,竟然频频战胜平时骑在头上的高手,气得高手垂头丧气,乐得下手哇哇怪叫。如强磊3段格被让3子半子赢了6段格的朴学文;4段格王支朝被让先,连胜5段格的刘伟(平时让3子)和5段格的潘文杰(平时让反贴目还1比2)如此种种,造成眼镜跌碎,冷门惊爆的场面,使赛场成了欢乐的海阳。
7轮结束后,大家查看成绩表发现,竟无一人全胜。12分的3人、没有10分获得者、8分的8人。就是说,在8分的棋手中要有一人被淘汰出局而领不到奖金。经过本裁判长在众目睽睽之下的精密计算后最悲剧的结局出现了:我排位第11名,被淘汰出前10名。是啊,大家和禹伦都知道,这裁判长的每盘棋都在东奔西跑的执裁,其结果就是“姜子牙封神,自己没有了位置”。大家看到这个结果一个个笑的前仰后合,拍手称快。我知道这都是平时杀出来的仇啊!“吼吼!!禹伦为了对我辛苦付出的回报,从并列第一的两位棋手奖金中扣出100,做为我这倒霉裁判长的辛苦费。
第一届“无名友情杯”名次如下:
1:(并列)张斌 刘思明
3:
王乾坤
4:(并列)韩冬 刘伟
6:
王支朝
7:
汤磊
8:(并列)潘文杰 马松涛
10: 杨森
在棋社的白板上公布了前10名棋手名单。并在最后的角落中,用最小的字迹写到“第11名:徐志毅。”
(由于我博客出现不能上传照片的故障,所有赛事照片后期补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