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mw690/001Ttn6Kzy78EiF2yjK90&690
催眠疗法(Hypnotherapy)是指用催眠的方法使求治者的意识范围变得极度狭窄,借助暗示性语言,以消除病理心理和躯体障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催眠方法,将人诱导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将医生的言语或动作整合入患者的思维和情感,从而产生治疗效果
[适应症]癔病、疑病症、恐怖症、身心疾病。
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的恍惚状态。催眠术就是心理医生运用不断重复的、单调的言语或动作等向求治者的感官进行刺激,诱使其意识状态渐渐进入一种特殊境界的技术。通过催眠后的求治者,认知判断能力降低,防御机制减弱,表现得六神无主、被动顺从。这时,暗示的效果比在清醒状态下明显,求治者的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心理活动可凭心理医生的暗示或指令转换,而对周围事物却大大降低了感受性。在催眠状态下,求治者能重新回忆起已被“遗忘”的经历和体验,畅述内心的秘密和隐私。换句话说,求治者在催眠状态下呈现一种缩小了的意识分离状态,只与心理医生保持密切的感应关系,顺从地接受心理医生的指令和暗示。这样,心理医生对求治者运用心理分析、解释、疏导或采取模拟、想象、年龄倒退、临摹等方法进行心理治疗。
催眠案例分享:
某求助者,女性,30岁,公司职员,已婚。因为正在经历一次重大的挫折性生活事件,感觉压抑、无助,前来寻求帮助。经了解,该求助者认为负面情绪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因为自己人脉关系不如别人,吃了很多亏又没有办法,所以感觉压抑、委屈;二是家人对自己不够理解,尤其是丈夫性格内向不愿争斗,无法给自己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因此产生强烈的无助感和失望感,希望能够通过催眠体验减轻以上不良情绪。
访谈过程中,当催眠师问到“什么情景,或者什么样的事件结果可能让你感觉好些”的时候,求助者回答“想回到无忧无虑的小时候”,催眠师提醒“时间不能倒流”、鼓励“把思绪放在当下再想一想”,继而回答“希望事件没有发生过”。由此催眠师了解到求助者面临困境时启动了回避和幻想的心理防御机制,即通过逃避现实问题、寄希望于明知不可能发生的事,以此来缓解难以承受的痛苦情绪。这实际上就是潜意识帮助人们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办法。
进一步分析,求助者之所以选择逃避甚至依靠幻想来防御,是因为自认为得不到外界支持,觉得没有任何希望了。但是,求助者在悲观看待外部支持的同时,却忽略了自身的内部力量和潜能。如果内心的自我力量足够强大,可以承受住压力、相信能够挺过困难时期,就不至于因绝望而持续地体验不良情绪。实际上,催眠不可能帮助谁改变现实的生活环境,更不可能让事情不曾发生,但是可以直接在人的潜意识层面做工作,调整人们对事物、对自我的认识,有效调整和改善情绪。因此促进对方内心中自我力量的成长,是催眠师可以更好帮助本例求助者的落脚点。经过说明与双方协商,最终确定本次催眠体验的目标为“引导内心的力量之树成长壮大,让自我成为可以依靠的力量,不再深陷无助、绝望的感觉”。
让求助者沉浸在轻松愉悦的状态里一段时间,关上潜意识的大门、越来越清醒、数到5的瞬间睁开眼睛,完全清醒。唤醒后催眠师询问感觉如何,求助者反馈非常好,进门时曾经头疼、发紧,现在浑身感觉轻松愉悦,并且主动提到相信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综上所述,本次催眠体验进行较为顺利,基本达到了既定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催眠适用人群:
1.希望在其已掌握的技术上加上催眠的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学家、人生导师和替代疗法治疗师。
2.为了自我发展而想学催眠疗法基础技术的任何人。
3.想转行而成为催眠治疗师或者想应用催眠疗法的应激管理辅导员的任何人(不需要其它心理治疗上的经验或者训练)
4.希望在原本掌所致的技术上加上催眠的任何人。
5.想要开始专业催眠治疗师的职业生涯的任何人。
6.想在自己的疗法上加催眠或者装饰其换成催眠疗法的人生导师、神经语言程序治疗师和替代疗法治疗师。
7.希望另辟径或者在自己的工作上加上催眠的护士和医护人员。
8.希望在原本掌握的技术上加上认知行为催眠疗法的心理治疗师、心理学家和心理咨询师。
催眠课程推荐——认知行为催眠(CBH)
第一阶段2017年4月6日-12日,第二阶段:6月22-28日
为何需要将CBT和催眠结合起来?
1995年Kirsch和同事总结了18项CBT加催眠治疗焦虑的对照研究并进行了meta分析,发现CBT加催眠的效果优于单独CBT治疗。另外一项研究将CBH、催眠、认知疗法等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对比,发现单独催眠效果好但不持续,单独认知疗效随着时间逐渐增加,而CBH效果最佳并且相对持续较久。通过循证的方法,不难看出将CBH和催眠结合起来可以增强疗效,让CBT的疗效更快、更显著,从而让催眠疗法的疗效更加稳定和持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