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喷水洞——澳洲行纪之二百五十四

(2011-04-04 12:40:39)
标签:

旅游

澳大利亚

新南威尔士州

凯马

喷水孔blowhole

分类: 澳洲行纪·悉尼·新州

     http://s5/middle/6775353et76668014c8b4&690

喷水洞,又称浪花洞,这都是当地华人的叫法。其实,真正的澳大利亚人称之为 BLOWHOLE,准确的翻译成汉语,应该叫做“喷水孔”。
            http://s16/middle/6775353eta001041cda2f&690

     http://s2/middle/6775353eta001044fbc21&690

   http://s6/middle/6775353eta000fba61f85&690
    无论是叫做喷水洞还是叫做喷水孔,它都是凯马海滨最为有名的第一景点。

   http://s12/middle/6775353eta000fb3f010b&690
    每天,都有从世界和澳大利亚各地专程赶来的客人,毕恭毕敬的守候在它的周围,眼巴巴地恭候它的喷水。

   http://s15/middle/6775353eta000fb8b53ee&690
    为了对喷水洞的准确地理位置有一个基本概念,我们还是看图为妙:

               http://s10/middle/6775353et766680bbd119&690
    上图是澳大利亚的东海岸南部。上(北)方道路密集的大块地区是悉尼(SYDNEY);沿海岸向下(南)是卧龙岗(WOLLONGONG);从卧龙岗沿海岸再向下(南),到达图下部,就是凯马(Kiama)。

   http://s1/middle/6775353eta001076268f0&690
    上图是从卧龙岗(WOLLONGONG)到凯马(Kiama)的距离与道路。

   http://s14/middle/6775353eta00107be95cd&690
    上面是放大的凯马局部街区及喷水洞位置图。在凯马小镇东边延伸入海的礁石半岛上,空心的黑色六角形是凯马灯塔;空心的黑色三角形是凯马喷水洞;

   http://s7/middle/6775353eta00107884a86&690
    上面是凯马局部街区及喷水洞位置的航拍鸟瞰示意图。半岛绿色草坪右边不远处的深褐色部分即为喷水洞。

   http://s12/middle/6775353eta000fb4d7bdb&690

   http://s14/middle/6775353eta000fdf8801d&690
    喷水洞所在的半岛前段,完全由坚硬的裸露岩石形成,而且,这里的岩石与在悉尼司空见惯的沉淀积压型水成岩不同(有意者,可参阅《小岛“天书”——澳洲行纪之一百三十二》和《海岸“地眼”——澳洲行纪之一百三十三》),而明显是亿万年前火山岩浆喷发冷却后的火成岩。

   http://s12/middle/6775353eta000fe87122b&690

这些火成岩黑黢黢的,在蓝盈盈的海滨显得十分突兀,甚至令人感到有点害怕。

   http://s8/middle/6775353eta000fe0e2177&690

   http://s10/middle/6775353eta000fe357fe9&690
    所谓“喷水洞”,其实就是亿万年前说不清道不明的大自然造化,鬼斧神工地在这一坨坚硬的火浆岩上,留下了这么个巨大中空的“L”形孔洞,而且底洞的开口正对波涛汹涌的外海海面(上)。每当有外海的大浪以奔腾万里、不可一世的气势汹涌而来,却无奈地在瞬息之间被推入这个憋蛰的石洞,继而又重重地一头撞上竖洞的峭壁之后,立刻就变得怒不可遏,以百倍疯狂的报复能量,从竖洞中腾空而起,直冲云天,向这个世界大声昭告自己最后一刻狂傲不羁的悲呛(下)!

   http://s5/middle/6775353eta000fde7da24&690

   http://s14/middle/6775353eta002f342949d&690

   http://s5/middle/6775353eta000fbb68f24&690

于是,伴随着这一声声远古巨兽般低沉郁闷的巨大吼声十多米高的巨大水柱一次又一次从竖洞喷涌而出,在刹那间立刻变成细碎的白色浪花,再从空中四散洒落下来时,这一奇特的自然景观所引起的,绝不只是在其四周围观游客的一阵阵尖叫与惊叹,而是让全世界都记住了这一澳洲奇观——凯马喷水洞,KIAMA BLOWHOLE

   http://s4/middle/6775353et76667f8b6fb3&690

   http://s16/middle/6775353eta00100aabc6f&690

   http://s5/middle/6775353eta00100a97334&690

   http://s2/middle/6775353eta000fb9648d1&690

然而,当一拨又一拨游客冲着喷水洞纷至沓来时,却全都走不出一个悖论的怪圈:所有的游客,人人希望在出游时天气晴好,风和日丽,同时又能看到喷涌的巨浪和冲天而起的最大浪花!但是,喷涌的巨浪和冲天而起的浪花,恰恰需要风大浪急,“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恶劣天气;若是“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丽日高悬,一碧万顷,则是绝然看不到什么巨浪和从洞中冲天而起的浪花的。

   http://s1/middle/6775353eta00100b71870&690
    看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似乎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既想图好天,又想看大浪,恐怕不是那么容易。二者犯冲,谁也没有办法可想。

   http://s11/middle/6775353eta000fe1a94aa&690

   http://s8/middle/6775353eta000fe59ceb7&690
    经过外海巨浪亿万年的冲击,进水底洞两岸悬崖边的黑色岩石断层,已经变得巉削狰狞,诡异万端。

   http://s5/middle/6775353eta000fe53fc24&690

   http://s11/middle/6775353eta001008defea&690
    观看喷水洞竖洞喷水的地方有两个,或者说是上、下两个平台。上图,在外侧回望;下图,在内侧侧望。

   http://s4/middle/6775353eta00103cffd43&690

   http://s1/middle/6775353eta00100c5a6c0&690
    上图:站在上面平台观看到的下面平台,最远处的小平台,则是观看底洞进水口的唯一场所。

   http://s9/middle/6775353eta00101364098&690
    上图右边是观看底洞进水口的唯一场所,出于安全考虑,看台栏杆远离岩石边缘,因而无法看到进水口全貌。上图左前方白色浪花处,就是喷水洞岩石半岛的最外(东)端。

   http://s11/middle/6775353eta000fe43642a&690
    上图:就在喷水洞所在半岛最外端的岩石滩上,还有人在钓鱼。

   http://s2/middle/6775353et76667fd78f71&690
    需要在进水口看台留个影,以便佐证自己曾经“到此一游”。

   http://s5/middle/6775353eta000fe78e604&690

   http://s5/middle/6775353eta00101407534&690

   http://s4/middle/6775353et7666805ecf33&690

   http://s3/middle/6775353eta0010096fdd2&690

面对一次又一次谁也捉摸不定的浪花喷涌,最兴奋留恋、迟迟不愿离开的,当然是孩子们。

   http://s7/middle/6775353eta001018bfbf6&690

   http://s11/middle/6775353eta00103a772ca&690

   http://s10/middle/6775353eta00100794dc9&690

   http://s2/middle/6775353eta00103df0f11&690
    但是,总归是要离开的。

   http://s12/middle/6775353eta0010191621b&690
    父爱如山,临走前,再看最后一眼。

   http://s11/middle/6775353eta00103e3816a&690

   http://s9/middle/6775353eta001011fd2b8&690
    转过身,小小的半岛最高处,就是这个白色的灯塔(上图)。

   http://s3/middle/6775353et7666806658f2&690
    灯塔的西边,又有新的游客涌来(上图)。看到上、下图中牌子和旗帜上蓝底黄字的标志了吗?那是澳大利亚所有景点统一指定的景区宣传品、纪念品发售点。

   http://s1/middle/6775353eta00104107b10&690
    澳大利亚所有海滨的天然景点从来就没有“收费”这个概念,也就是说,全国的海滨自然景区,对所有人都是平等开放、一律免费的。至于来与不来,那是你的自由。但是,像上图这样的景区物品发售点,则是收费的,而且还不便宜。不买,那也是你的自由与权利;买了,那就是愿打愿挨的两厢情愿。我在这里买了两小张地图,因为看错了定价,等到交款时,才看清电子显示共计16澳元,折合人民币100多元,实在贵得令人咋舌,但为时已晚,顾及中国人的面子,只好挖补里子,乖乖的掏钱了事。

   http://s1/middle/6775353eta0010429f370&690
       http://s7/middle/6775353eta00103f2b7c6&690
    平心而论,不管有没有喷水洞,凯马(Kiama)都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海滨小镇,自然风景如诗如画,处处显现出十分宁静的明朗与悠闲,给人留下了一份愉快的心情和难忘的记忆。

       http://s5/middle/6775353eta0010440fff4&690

   http://s10/middle/6775353eta001042a7829&690


                                     (本文配发的照片除本人形象由游客助拍外,其余均系博主

                                          牛桂林摄于2011年3月6日,如有引用或转贴必须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