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荐财经新闻:券商、信托、银行三者股权质押业务对比

(2013-07-30 00:16:02)
标签:

杂谈

分类: 推荐新闻

 

为何说:券商的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面临"不做就是等死,做也可能是找死"的局面?

 

华商资本律师团队 王艺(新浪微博@学法律的王艺)

结合2013年7月5日《经济观察报》的一篇文章《交易所启动场内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百亿级收入诱惑 》,以及下面最新的报道,由于"上市公司股票质押融资因其融资方信息透明,流动性好,实力较强,比起其他类型信托安全性较高,一直都是信托和银行重点争抢的业务。"对券商这类"类贷款"业务,相比过去银行、信托来做股权质押融资存在的优势,以及由此带来的前景,总结如下,仅供学习参考:

 

股权质押融资的比较

 

券商

 

银行、信托

1、业务性质

 

创新业务、类贷款业务

 

传统业务

2、门槛

 

券商需要获得相关业务资质

 

3、效率

融资成本更低(一般为7%10%左右),还包括较高的质押率和更高效的审批流程(股票的质押回购期限不超过3年,资金可以在T+1日到账),对融资用途几乎没有限制

 

融资成本高一些(一般为8%12%左右)),融资程序繁琐,资金到账时间一般1个月以上

 

融资成本更高(一般为10%13%左右)),效率较低,审批流程复杂,放款时间长(资金需要3周或1个月时间到账)

4、前景

有利息收入,能撬动并购重组、再融资、减持等其它业务,提供投融资全产业链服务

 

可能与券商三者分庭抗礼,但券商基于其优势,可能前景更好

5、风险

券商之间也有竞争,企业也会综合比较折算率、融资利率等再选择;股权质押集中度高,处置时间长,券商还须考虑标的股票所属行业的前景、公司基本面、流动性、信用记录、资金用途、还款来源等因素

 

可能不同意贷款给创业板或中小板企业

 

同样要考虑融资风险

 

(以上数据来自新闻报道,仅供参考)

券商如不积极面对这块业务,尽快取得相关资质以及设计合适的融资方案,则可能被其他券商占据更大市场份额;但面对这类创新业务,券商也需要有良好的风险判断能力和控制能力,否则,那也是"找死"了。

________________

 

开闸首月股权质押规模破百亿 券商围猎猛抢信托蛋糕


21
世纪经济报道 宁夏 深圳报道 2013-07-27 01:04:07

核心提示:股票质押回购是券商的创新业务,但对信托而言则是传统业务,其目前的融资余额高达6000亿元。不过,券商开展该业务仅一个月,就有不少客户由信托转到券商。

开闸仅一个月,券商股权质押回购业务的规模已经突破100亿元。

"是仅次于融资融券的创新业务,不仅有利息收入,还能撬动并购重组、再融资、减持等其它业务,综合效应非常可观"726日,华南某上市券商证券金融部人士非常看好股权质押回购业务的前景。据他预计,如果年底业务规模能突破500亿元,将为券商带来数亿元利息收入。

首月交易规模突破百亿

"已经完成15单项目,规模约15亿元。"据国信证券融资融券部总经理陈冰介绍,业务启动初期,国信就开始着手与项目融入方沟通,提前做好项目储备工作。这是国信重点开拓和发展的创新业务。

融资余额超过10亿元的还有国泰君安、广发证券(000776.SZ)、海通证券(600837.SH)、中信证券(600030.SH)等多家券商。

"我们做了8个项目,融资规模12个亿。"广发证券一位资深人士向记者透露,首批获得业务资格的券商,融资规模都已超10亿元,行业总规模则突破100亿元。

"最近一个月,券商分支机构到处寻找合适的项目资源上报到总部。同时,也有很多上市公司主动找券商,要求通过股票质押来融资。"某上市券商融资融券部总经理助理感慨,近期一直忙着看材料和审项目,工作量"呈几何数级式增长"

股票质押回购是券商的创新业务,但对信托而言则是传统业务,其目前的融资余额高达6000亿元。不过,券商开展该业务仅一个月,就有不少客户由信托转到券商。

"券商近期接触的大部分项目都是从信托转的,这些上市公司股东过去将股票质押在信托平台,融资到期后将股权转到券商,希望降低融资成本"前述总助介绍,上市公司股东在信托的融资利息是9-11%,而通过券商融资的平均利息是8.5%,最低为8%。

冲着较低的资金成本,有些还没有到期的项目提前结束质押,亦将股权转到券商。

"我们接触的一个项目,过去在信托的融资成本是11%,融资额是5亿。现在希望到券商融资8亿,利息成本8.2%,其中5亿用于置换信托贷款,3亿用于项目建设投资和补充现金流。"据某上市公司融资融券部人士介绍,这相当于借新还旧,可省下一笔不小的利息。

相比信托,券商的优势不仅是资金成本更低,还包括较高的质押率和更高效的审批流程。

"信托股票质押业务的折算率比较低,一般为20-30%,只有流动性特别好的大蓝筹才能达到40%。但券商这边,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折算率为30-40%,主板可以达到50%。"某信托公司人士指出,信托一般不愿意做创业板项目,而券商会接受创业板的股权做质押,只是将折算率控制在25-30%。

"客户选择券商做股票质押的主要原因不是利率问题,而是券商在这项业务的效率。"

据陈冰介绍,券商的审批流程大约一周,客户在自己的账户通过一笔交易委托就可完成股票质押和融资。"+0交易,T+1资金可用可取。相对场外的质押有天然的便利性,不需要额外的合同公证、远程办理质押等手续"

效率的差别在于信托属于场外质押,而券商是在交易所场内质押。

"信托做质押是场外模式,融资方必须亲自到登记公司现场办理业务。如果走券商途径,只要到营业部柜台办理即可。"前述总助指出,信托放款需一周以上,券商则只要一天。

铆足劲围猎股权市场

新业务股权质押回购上线的第一个月,各家券商均铆足劲争夺机构客户。

"我们将股权质押回购看作是仅次于融资融券的创新业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盈利增长点。现在16家分支机构全员出动,四处搜罗合适的项目。"726日,某大型券商融资融券部总经理告诉记者,券商的积极不仅在于一年8%-9%的利息费,还包括其撬动的一系列综合收入。

北京某上市券商融资融券部人士以其接触的案例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某中小板企业的控股股东拥有80%股权,计划融资8亿元,利息8.2%,融资期限为3年,公司能获得的利息收入近2亿元。同时,股东计划将股权由80%降至51%,交易金额超过30亿元,这部分打包给券商处理,总共可获得价差和佣金收入近8000万元。"

这只是未来3年券商能获得的一部分显性收益,他们瞄准的还有未来潜在业务合作机会。

"这家企业旗下有两家具备上市资格的子公司,包括企业未来的收购兼并项目,都会选择这家券商合作。企业还有其它资产,可作为券商资管结构化产品的项目。"前述北京上市券商表示,敲定股权质押业务后,券商一般要求融资方将股权转托管到公司旗下。如此一来,看似单一的股权质押业务,撬动的其它衍生效应将非常可观

正是基于业务伴随的综合效应,目前券商对这项业务的争夺非常激烈。

"通常一个项目有好几家券商在洽谈,企业也会综合比较折算率、融资利率等再选择。比如,一家中小板项目,股权托管在国信,目前,国信、中信、广发等好几家券商都做了融资方案。"深圳一家券商人士介绍。

据记者了解,争抢客户的动力不仅体现在券商总部、融资融券业务部,券商各个分支机构更是激情高涨。

"前两年,分支机构主要做经纪业务和融资融券,很难完成各项业务指标。但股权质押回购业务开闸一个月,我们深圳分支机构找了好几单项目,现在已经完成全年收入指标。"华南某大型券商深圳分支机构业务负责人兴奋地表示,股权质押融资的目标就是机构业务,对收入贡献非常显著。

在业内看来,股权质押回购业务是券商对机构客户和企业客户的新一轮争夺。

"过去的业务模式是券商投行保荐企业上市后,除非有定向增发等再融资,券商很难为企业做进一步的投融资服务。但现在有了股权质押手段,券商可以为客户提供投融资全产业链服务。"深圳某券商该业务负责人表示,经纪业务的高净值客户、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持有限售股的股东、董监高等是当前券商争斗的目标客户。

"类贷款"业务的风险

分支机构作为一线业务部门,积极开拓项目成为唯一目标。而作为券商总部和风控部门,更关注的是如何把控这项业务背后的风险,尽量避免出现违约爆仓

"股权质押融资其实就是类贷款业务,券商的风险很大。"上海某券商融资融券部总经理指出,融资的客户主要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累计质押率非常高,融资金额亦不小。一旦企业违约,股价暴跌,券商很难确保通过交易处置的方式保全本金。

前述华南券商融资融券部总经理也认为,股权质押融资是个性强、风险大的业务。"目前找券商质押融资的主体主要是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企业,都存在瑕疵,无法从银行获得低成本贷款。如今企业将大笔股权质押给券商,集中度非常高,处置时间会比较长,风险主要在这一块。"

面对不熟悉的"类贷款"业务,券商融资融券部门和风控部门都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股权质押融资面对的是机构客户或者企业客户。如果公司不参与这项业务,客户选择到其它券商去做,将造成大客户流失,公司的市场份额必然下降。但如果不谨慎,做砸几单,损失也很大,背不起这个项目。"一位券商高管感慨,"面对股权质押融资业务,券商不做就是等死。但做了,若没有能力控制风险,就是找死。"

两相比较的结果是,"与其坐着等死,不如出去找死"。为此,各家券商对该业务的准则是将风险控制放在前端,全力争抢机构客户。

"我们分支机构上报超过20个项目,但公司审批通过的不到10个,成功率约50%。随着后期上报项目的增加,通过率可能更低。"某大型券商融资融券部总经理介绍,券商审核包括四道关,从部门负责人审批,再到分管领导、风控部门把关,最后是公司领导审核

由于项目需要层层把关、反复讨论,以融资融券部为中心的相关部门发现,最近一个月的工作量飙升。

"审核第一关需要项目负责人、融资融券部老总、风控老总、研究所行业研究员一起讨论,不仅要考虑标的股票所属行业的前景、公司基本面、流动性、信用记录、资金用途、还款来源等多个因素,由授信委员会集体审议后才能接受该项目。"前述总经理介绍,他们开会审核一个项目,就要两三个小时。

一些细节能侧面反映券商当前的谨慎心态。例如某券商坚决不介入行业出于下滑趋势的项目,他们否掉了来自光伏行业、原材料行业的几个项目。还有一家券商基于公司发债时包销了该企业的一批债券,基于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的考虑,他们放弃了这个盈利前景不错的项目

http://business.sohu.com/20130729/n382769301.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