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淳四宝

(2011-10-15 21:56:15)
标签:

杂谈

分类: 故乡南京

高淳四宝

http://s7/middle/4cd7e61dhc30d3a7eb526&690

一、四方宝塔—保圣寺塔

    高淳有四宝,这就是:“四方宝塔、一字街,倒栽柏树、白牡丹”。“四方宝塔”就是保圣寺塔。

    保圣寺塔位于县城东郊龙城山上,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龙城山原有名刹龙城寺,系藏经之所,相传建于吴赤乌二年(239年)。该寺于宋祥符年间改名保圣寺,宝塔随之重建,名保圣寺塔。塔高31米,四面七级。底层占地135平方米,壁厚1.3米。塔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其建筑风格融合了宋代南北方砖塔建筑技术特色。该塔曾于明、清两代迭加修缮,但到高淳解放时已百孔千疮、破败不堪。人民政府先于1974年作了局部维修,又于1985年进行了大修。重修后的古塔,塔檐外挑作回廊式,并于塔底复建外廊。外廊依附塔身,翼角起翘平缓。廊外石砌四面三层台阶,使古塔更显得稳重、壮观。塔内还架设扶梯,供游人登塔远眺。外观宝塔如玉笋拔地而起,飞檐蔽日,翘角凌云,层层翘角铜铎,经风吹动,如击佩鸣,闻之令人心旷神怡。

二、一字街

    高淳县城的街道,原建于固城湖北侧,是一条东西走向的一字长街,故有“一字街”之称。后来因修建东坝该街道就因固城湖水位提高而致沉没于湖底。主要是高淳县地势高,固城湖湖底的高相当宜兴县某宝塔顶的高。当夏秋季节发大水时,常引起东边的宜兴、溧阳等县发大水。故有流语:“宜兴溧阳,终久不长”之说。后来高淳人民从大局出发,在固城湖东修筑了东坝,挡住了湖水东流,东边的几个县,从此再无水患之虑。高淳人民宁愿自己受淹,把整个县城都给淹没了,另建新城。这种宁愿损己也要利人的精神,感动了受惠的邻县人民,以后每当高淳受到水灾时,邻县人民总是自发出钱捐物大力救灾,不需政府号召,已成传统美德。现在“一字街”已没有了,但“一字街”在人们心中永远不会被遗忘!

三、倒栽柏树

    在高淳县城东北10公里古柏乡寻真观内,有一棵古柏,相传为道仙许真君(名逊,号旌阳)手植,为“高淳四宝”之一。树大十余围,干似枯朽,然树叶苍茂,其枝杈如根,盘旋直上,状若虬龙腾空。文人骚客说它“凌云作势头埋地,捧日有心根向天”;村民们说它是“神仙倒栽的柏树”。

    提起许旌阳倒栽柏树,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他出生在河南,幼年随父母飘泊到高淳。6岁时在南道观(即今日之寻真观)读书。一次他上学途中,经过一片小竹林,看到一支何首乌,他摘了回来。拿回学校后,老师让他煮熟了何首乌夹汤带水吃了下去。

    小旌阳吃下何首乌后,力大无比。一次在学校操场上和同学们游玩,有人提议比谁的力气大,看谁能把小柏树拔起来!小柏树已经有一人多高,要拔起来谈何容易。几个年大且力气大的同学都拔不动,但小旌阳一拔就拔起来了,接着又拔了一棵。这时恰逢先生走过来,小旌阳慌忙将两棵柏树塞进近旁的两口井内,未让先生看见。

    十多年后,许旌阳当上了四川旌阳县令,后来又迷上了道术,竟得道升天。有人说他升天后玉帝封他为“××真君”。

    当年被小旌阳倒塞在井内的两棵柏树,竟在井底生根,长成参天大树,一棵早年被大风刮倒,另一棵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一直保存到现在。解放后,乡政府就设在寻真观,乡名也根据这棵千年古柏而名为“古柏乡”。

四、白牡丹

    古时候,在固城湖东岸住着一户姓鲁的人家。一次,鲁家的儿子鲁水根上山斫柴,不幸被毒蛇咬伤,当场昏死过去。恰好八仙中的铁拐李驾云路经这里,当即落下云头,从他的药葫芦里取出药丸要救水根。谁知连服三、四粒药丸都不见效。这时有一只大黑蜘蛛从树上吊下来,恰好落在水根的脚上,水根的脚被蜘蛛舔过后,中毒受伤肿得像亮纸灯笼一般的一条腿立刻消肿,水根也苏醒得救了。

    铁拐李在一旁看到了此事的全过程。他越想越惭愧,越想越气恼,我还不如一只蜘蛛?就把自己的药葫芦在石头上猛砸,里面的药丸也飞溅出来,弹进了附近石头的缝罅,挖都挖不出来。铁拐李无奈,边说“洞中炼丹千年,石上开花一时”,边升天而去。

    多少年以后,在这些石头缝中长出了几棵牡丹,树杆粗壮有力,花儿喷香诱人,花瓣又白又亮,如白玉雕出来的一般。当地人都叫它为“白牡丹”,并说这是铁拐李掉在石缝中的“仙丹”变的。更蹊跷的是,白牡丹不盯在一个地方长,今年出在东山顶,明年说不定又长到北山坳,真有点“仙气”。“白牡丹”从此名声远扬,成为“高淳四宝”之一。长出白牡丹的山,也跟着花出了名,大家叫它名为“花山”。

附赞花诗如下:

        登山观赏牡丹(清)钦 

落落花开最自珍,扫除色相只存真。

妖魂艳骨非俦类,皓月清风是主人。

天外奇香闻杳渺,枝边怪石独嶙峋。

何当长向山头住,傲杀豪家富贵春。

    博主注:钦琏,清乾隆初年高淳县知县。

        花岫停云(清)汪 

一岫矗云中,花粉叠似嶂。

云在岩中生,花在云中放。

    博主注:汪汇,江苏高淳人,有《西来子集》、《草草吟》等诗集问世。

        游花山观白牡丹两首(明)邢 

            (一)

花香风动舞仙仙,满目琼瑶坠自天。

灵种常沾新雨露,淡妆不改旧时年。

地当幽远谁游赏?人爱繁华寡和篇。

独有渔樵解相狎,花间扫石话羲乾。

            (二)

本是灵根姑射仙,春风自适洞中天。

琼枝玉芯原元色,魏紫姚黄去几年。

富贵莫愁输白眼,清奇应可入瑶篇。

欲知太素从来诀,一画生生一画乾。

    博主注:邢昉(1590-1653),高淳县薛城人,明末诗人,有《石臼诗集》传世。

        花山牡丹(清)施闰章

轻桡宿水涯,杖策寻岩扉。

眷言芳春月,重与故人期。

天葩无旧种,玉树无繁枝。

前此北山麓,今年东山陲。

根株与岁迁,素心终不淄。

岂无丛花好,嘉此灵丹稀。

空山石垒女,独立天风吹。

攀条莫敢折,含芳遗阿谁。

    博主注:施闰章,安徽宣州人,清顺治六年进士,工诗文,与宋琬齐名,人称南施北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