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亲人“逝去”的五个阶段

标签:
杂谈 |
分类: 健康常识 |
面对亲人“逝去”的五个阶段
http://s3/mw690/001TsAA1zy6R86nAXfkb2&690
由于天灾人祸来袭,或者病魔死神追索,有的亲人年纪还很轻,就离我们而去了。甚至出现了“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一人世间最悲惨的镜头。生者终日以泪洗面,痛不欲生。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意外地死亡的事件也累见不鲜。我们应该怎样面对亲人“逝去”这件大事呢?
心理学家把因亲人逝去这种悲伤情感全过程分为五个阶段:一是拒绝,二是愤怒,三是彷徨,四是消沉,五是接受。
第一个阶段是拒绝。当突然面临家人死亡的情况,作为最亲的家人,怎么也无法接受,世界上几十亿人,怎么偏偏就死了我最亲的人,天道不公,为什么我不先死,我还怎么活?家人还怎么活?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天呀,这是造的什么孽呀!这是做梦吗?
第二个阶段是愤怒。怨天尤人,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人,别人家全家团团圆圆的,老天爷为什么对我家过不去?我做了什么坏事,你就惩罚我好了,为什么偏找我的亲人。上帝也好,玉皇大帝也好,天打雷劈的应该是你们,尤其是痛恨造成亲人死亡的肇事人。
第三个阶段是彷徨。生者终日处于坐立不安、心神不定、不知所措的状态。(汉)班固在《白虎通·宗庙》中说:“念亲已没,棺柩已去,怅然失望,彷徨哀痛。”失去亲人实际上是失去了一种以往多年已经形成的生活规律、生活模式,或者是一种经济状态以及情感、心理上的依赖。当这些东西失去时,人就觉得没有安全感。
第四个阶段是消沉。当事人对这个世界左看右看、横看竖看,都觉得不像个正常世界;看到他人娱乐、高兴、唱歌、跳舞,实在是不屑一看;整天闭门不出、心绪烦恼、意志消沉、茶饭不思、工作和生活没有动力,听不进任何人的劝说。
第五个阶段是接受。时间一久,看当事人与逝者的亲密关系,如夫妻之间、父母对子女,甚至思念的时间要长达五年以上。过了这段时间,地球还照样转,太阳照样朝起夕落,日子还得照过,心中虽然思念,但现实只好接受。他人的好心劝说也慢慢能听进去了,打起精神,迎接未来吧。当你勇于面对亲人逝去这一事实时,你就离克服悲伤情感不远了。
作为逝者的亲人,要勇于面对这五个阶段,尽量缩短它的时间,以减少或避免对自己心理、生理带来的伤害。要知道人死不能复生,逝者已去,生者尚在,美好的世界并不嫌弃你,还在向你招手,勇敢向前吧!
作为逝者亲人的领导、朋友、亲属、邻居,面对逝者亲人的悲痛,应给予最充分的理解和同情,从工作、生活、经济、心理上多多关心和帮助,让逝者亲人平安度过悲伤期,并迅速回到原先的“大家庭”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