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NLP的角度看“自杀”

(2010-05-23 21:25:53)
标签:

nlp

结束生命

自杀念头

癌症

苏西

美国

杂谈

“每当秒针轻轻滑动30下,就要有一个人选择离开这个世界。”据统计,自杀已成为15--34岁青壮年的主要死因。如何有效预防自杀,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那么到底是什么促成了人类选择“自杀”这种非正常的死亡方式?

 

  不被需要,所以选择离开

 

  笔者曾听过来自美国的苏茜·史蜜夫女士的心理健康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诠释人为什么会自杀。

苏茜女士于1980年与Tim Hallbom共同创办了Anchor Point Institute (美国犹他州的NLP学府)。一直以来,致力研究将NLP技巧引入健康长寿的领域,提升人类的生活素质。她为多间私人企业及政府机构做顾问工作并专注于以NLP来改善生理及情绪健康;令人知道在个人及事业上可以有更多选择。

 

  她对自杀有着不同于其他心理学人士的看法:“事实上,很多人都不理解人为什么自杀,但作为一个研究心理学与健康的专业人士,我所看到的,其实是人类最孤独的灵魂,最真实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对于自杀的人来说,他们认为自己是不被需要的!是多余的!生命的价值是负面的。人生之所以如此轻易的被自己扼杀,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是被世界遗弃了,或者是不被自己信任、爱的人需要。”

 

   自此笔者生出良多感慨:试想,如果一个员工,他的老板只发工资给他,而不让他做任何事情,你认为这个人会在这个公司呆多久?

 

  “那还不一直呆着,又不用干活,又能拿钱。”

 

  真的会这样吗?什么都不用你做,大家都在忙碌,只有你一个人,当你想去帮忙的时候,大家都说,不用、不用,我们自己来就好了。如同氨气一样存在于公司,即使是发薪水,也只是会计打钱到工资卡里。你看得见大家,但谁都不在乎你,这样,你还会一直呆着吗?

 

  也许一个星期可以,那么一个月呢?一年呢?十年呢?什么都不干,也没有人需要你做任何事情!这样,你是不是会换家公司?

 

  同样,如果这家公司就是一个世界,而这位员工就是这样活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当他是氨气一样,虽然存在,但却不需要,你觉得这个人还会活很久吗?

 

  当然不会,因为不被需要,所以选择离开!

 

  据权威数据统计表明;心理问题已成为困扰当代人的主要问题。约60%的心理疾病患者,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患者会出现自杀念头。与此同时,对自杀人群调查分析显示,选择自杀的人们,通常都具备以下情况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失去了爱人,我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不良的性格特征是使人走极端的影响因素,如过于自我封闭、缺乏安全感、缺乏对他人的信任、固执偏激等。性格内向的人容易在失恋之后产生悲观情绪,认为全世界的人都跟爱人一样抛弃了自己。于是,在失恋后,或者婚姻破裂以后,选择结束生命。

 

  这让笔者想到前段时间跳楼自杀的女歌星陈某,媒体报道她是因为婚姻破裂,事业出现滑坡导致自杀。对于她这类自杀者来说,爱人就是我的全世界,如果我失去了爱人,就等于被世界抛弃。

 

  陈某是选择自己爱人的生日那天自杀,就是因为她想引起丈夫对自己的重视,希望通过这样的行为让他永远记住自己!这是非常愚蠢的,对于自己不公正,对于自己所爱的人,更不公平。自此以后,陈某的丈夫将再也不能享受跟爱人一起庆祝生日的快乐,因为,这一个天成了他永远的痛。而她本人,则为这份痛苦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是不是被爱人伤害、抛弃以后生活就不能再继续了呢?是不是不被所爱需要,就可以对自己不负责任,甚至是伤害自己呢?

 

  当然不是,失去了爱人,还有亲人跟朋友,他们的爱对于脆弱的失恋者来说,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力的支持。亲人关怀,是预防自杀的最强防线。

 

  同时,这样的人应该多看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新家庭如何塑造人》、《NLP改变人生》等等。或者是外出旅行,上一些心灵休整的课程,通过阅读、改变环境、结识新朋友……来发现人生的美好。为自己跟家人创造新的生命奇迹。

 

  负面的价值不如让它提早结束

 

  在世界各地,大部分身患绝症的人,会选择自行结束生命。这并不是因为家人对他们的关心不够,恰恰相反,太多的关心,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拖累了家庭,成为亲人的负担。

 

  一个人无论是感觉成为负担还是觉得自己不被需要,都是很危险的心理活动。将直接导致他的选择离开这个世界。

 

  所以,人们应该更多的关注自己跟家人的心理健康。

 

  特别是对于生病的亲人,不可以在他面前唠叨说又花了多少药费,又添了多少麻烦。这样会在患者的心理造成负罪感,认为自己是不被多余的,是家庭的负担,不如早点结束生命,就可以结束家人的痛苦。一般重症患者,都会因此产生自杀的念头,甚至是选择自杀。

 

  家人要多对病人给予鼓励,请告诉他--家,是因为有了你,才算是完整的。无论怎样,我们都需要你在这个世界。鼓励他们坚强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用爱跟亲情温暖他们因病痛而备受折磨的敏感、多疑的心灵。

 

  同时,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当自己感觉到郁闷、心烦、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时候,就要适当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可以跟自己的亲朋好友倾诉。如果实在是无人可说,那么就应该去到相应的心灵成长课堂去跟一些有类似经历的交流、沟通,并在专业心理导师的引导下,排解心中抑郁,让生活再次步入正常的轨道。

 

  癌症,潜意识中的慢性自杀

 

  笔者在NLP课程班中还听到苏西女士讲过的一个心理与健康的观点--癌症,是一种潜意识的慢性自杀,也是不被世人觉察的自杀行为!

 

  换句话说,人所有会得癌症,是因为自己的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不被需要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被查出患有癌症,那些时刻往往是--退休以后、子女成家立业之后、儿孙开始上学读书……因为,这些时候,他们的内心认为自己已经不被需要了,自己是没有用的人,于是身体里的细胞发生了变异--癌症,就是正常细胞异化的结果。

 

  NLP讲过,任何人都有改变自己的能力,只是需要一点时间跟技巧。在这里,苏西女士给出建议:“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关爱,营造和谐向上的家庭氛围,并要时刻留意家庭成员的异常情绪,及时帮助他疏导。”

 

  苏西女士认为,这种关心要投射到每一位家庭成员身上,尤其是孩子和老人,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承挫能力,关注孩子的想法,“帮助而不是替代孩子处理生活中的疑难问题。”而对于老人,应该让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收拾家务,买菜做饭,只要身体还算健康,就没什么问题。老人们希望通过为儿女做一些事情,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作为儿女,应该支持跟鼓励他们。

 

  人的心理跟身体的健康关系有着神秘且重要的联系。

 

  要知道,人之所以会产生自杀念头,多半是在身体健康出现危机,心理状态不好、自我调适能力差的基础上,又受外界因素刺激,从而激发出的这股冲动。而多重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能有效遏制自杀率的攀升。

 

  同时,人的自我价值是可以提升的,而一个人如果想要被自己所爱的人接纳、信任、被需要,首先要接纳别人,更重要的是要让自己有被人需要的价值。这份价值,笔者认为不一定是物质方面的,更多的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层面的厚重跟博大。

 

  爱,别藏在心里,爱,要大声说出来。有爱的生命,更值得被珍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