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著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不可不读的书

(2014-09-15 18:59:53)
标签:

文化

圣经

一本书

应验

上帝

       我国的成语以「汗牛充栋」来形容书籍的众多。古代犹太国最聪慧的君王所罗门感叹说:「著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多年前有机会去美京华盛顿参观了世界闻名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单单阅览大厅书目架上的分类卡就令人眼花缭乱。今日书籍确已象洪流般涌进人群大众中,有力地影响甚至左右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但有一本书,如果你今生没有读过,你的人生注定是混沌不清的一生,失去正确方向的一生。这里向你简单地介绍一本万古常新,奇妙非凡的书中之书——圣经。

  圣经现今已超过二千种文字及方言来刊印,每年约出版四千万本,新旧约全书单在美国每年就销售八百五十万本。至于单行本每年逾一亿本印行。日本还出现了自动销售圣经的机器。而中国大陆十年来已印行了一千万本,并且销售一空,从有近代印刷术到如今,圣经发行的数额,几乎相当于现在世界人口的总和,共有四十多亿本,历年以来圣经一直保持最畅销书的盛名。请想还有什么其它的书能够这样呢?

  圣经这本书先后用了一千六百年左右才完成。其中最先完成的部分写于公元前一千五百年,最后的部分完成于第一世纪的末了。你还能找到另一本书有这样长的「产期」吗?

  这样的一本书显然不可能仅仅出于一位著者之手了。事实上圣经拥有四十多位作者:其中有君王,诗人,学者,法律家,医生,也有牧羊的,打鱼的,修理桑树的。他们的时代背景,居住地点,生活方式,所受教育都各不相同。同时圣经的文体,风格更是丰富多彩,有历史,故事,诗歌,书信,传记,戏剧,散文,和寓言等等。竟然全都围绕及指向一个中心题旨,设计者将一幅图书分切为许多大小,形状,色泽不一的部分,初看这些似乎互不相干的碎片,但经过耐性仔细地镶接,就会呈现出一精美的书面在你眼前了。我可以告诉各位,圣经这本大书虽分成六十六卷,但它的确会使你看上帝救赎人类的奇妙故事!

  没有一本书拥有这样多的读者,受到如此深切的爱戴。不仅象大科学家牛顿用尽他的后半生捧读,研究,并注解圣经,他还认为世界上许多书的真价值象铜板一般,能象银圆的就已很少,象金币的更是凤毛麟角,但圣经却是最光辉最有价值的书。对他而言,圣经还比他所发现的地心吸引力还强!

正如世界上没有其它的书比圣经更为人所热爱,也没有一本书象它遭受过如此众多的患难和迫害。

       近年发掘出许许多多古代圣经的手抄本,有的可上溯到二千年前,它们不仅使圣经保存下来,更默默地证实了圣经的真确不变性。如一九四七年在死海附近昆兰发现的古抄本更令许多圣经学者振奋,也使许多一度怀疑圣经的人改变了他们的想法。除此以外在考古发掘中,已找到许多碑文,宝物,一一证明圣经内容的真实可信。举例,圣经记载古巴比伦最后一位王叫伯沙撒,但有不少人曾大叫大嚷说,就连巴比伦的历史典籍中也找不到他的名字,足见圣经的虚妄。但曾几何时,甚嚣尘上的攻击沉寂了,因为近年从中东考古所得的碑文中已发现了有关伯沙撒的记载。

  还有圣经虽是一本历史久远的著作,但某些涉及自然科学之处竟有惊人的准确性,如早在三千多年前,圣经就说:

  「上帝将大地悬在虚空。」(约伯记26:71)又说人最初是由泥土造成,一位叫施劳生的科学家说,圣经第一卷说,人是造自尘土的,这在字面上和科学上都是正确的。在尘土里面所含有的十四种元素,在人体中也同样有。难怪几乎所有近代科学的奠基者,如数学微积分与古典物理学的泰斗牛顿,电学大师法拉第,原子论创立者道尔敦,细菌学家巴斯德等都是热爱圣经,研究并传播圣经的,乃至二十世纪的爱因斯坦也是有神论者。

  另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领域既是几占圣经内容四分之一的预言。其中有论到要来的救主耶稣的,有关犹太人及各国的,个人及世界前景的。所有这些大多已应验,有些正在应验,部分即将应验。

但圣经最折服世界的是它改变了人生和人心,甚至改变了社会和国家,使之走上正途。太平洋中所罗门岛的居民在未听见圣经真理和福音前是吃人的生番,如今却成了旅游者热情友好的伴侣。因着圣经的教诲,从前偷窃的,如今非但不偷,而且亲手劳力作正经事,并且有余时还分给其他缺少的人。酒醉的清醒了,荡妇从良了,赌徒改邪归正了,粗暴的变得温柔了,骄傲的谦逊了。

  若问为什么圣经与真确的历史,考古,现代科学都不相背?为什么圣经能改变人心和丰富人的生活,就让它自己作答吧!提摩太后书三章一六节说:「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但愿世人都不要错过这本能够救赎自己的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