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按摩店逃学育儿留守儿童杂谈 |
分类: 杂文 |
长沙县福临镇福临中学, 6个不想上学的初中生,大多是留守儿童,想逃学去打工, 10月8日下午,他们一拍即合,踏上了出逃之路。
“没有目的地,也不知道出去要干吗,只想着逃离学校就好,去哪都成。”15岁的斌斌是6人中最大的。他笑着告诉记者,一路上他们心情很好,下定了决心要打拼天下,“打工肯定比上学好玩。”
6人中,小玉是随父母生活的,因此对附近比较熟悉。大家逃出学校奔跑了一阵之后,发现有一辆中巴车经过,孩子们赶紧上了车。
六个14岁的孩子,全部家当只有70元,6个人最迫切的事就是找工作赚钱。“没有要求,只要是招聘我们都问,可能是因为年纪太小,别人都不要我们。”几个人在陌生的小镇下了车,转了一圈,没有人肯招他们。最后,他们来到一家娱乐城。
“身份证、户口本我们都没有,所以只填了个表。”斌斌说,他们对报酬没有要求,只要管吃管住、不回学校就好,于是痛快地填了表,以为找到了工作。
“他们去了一家洗脚按摩的店!”通过调取沿路监控等手段,8日当晚10时许,老师和家长终于找到了出逃的6人,地点是岳阳平江县向家镇。
6人最近的一次月考,无一人及格,答题方式也十分另类:语文试卷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歌词;数学试卷也好不到哪里,两个解答题,第一个写着“答不出”,第二个干脆写上“你自己算”、“英雄交白卷、考试打零分”;英语试卷上则写着“我不去美国,干吗学这个。”
从心理学的角度,6名孩子逃学打工是因为受负性情绪的控制,它反映出如今留守儿童的一种生活现状,家长对孩子的照顾不到位,对孩子缺少关爱,更缺少心理上的关注。
14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初期,他们的心理不成熟、思想很单纯,但自我独立意识相当强烈。成绩不好让他们产生了厌学情绪,单纯地认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结伴出逃则反映出他们已经形成了群体意识,如果不及时制止,恐会产生失去理智等可怕后果。
针对这种类型的孩子,我们能做些什么呢?首先,学校要表示认可,因材施教。每个孩子总有擅长的地方,针对他们的优势,老师应该多加肯定和表扬,特别是在其他同学面前提出。其次,家长在外面打工,孩子多由祖父母抚养长大,隔代教育往往有代沟。因此,通过这件事也给每位家长敲响了警钟:在赚钱的同时,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沟通,时刻了解孩子们的心理需求,真正走进孩子心灵。